成渝经济网

“铁盒子里的大使”带来温暖友谊
2020-12-17 08:36:50    作者:陈慧娟 李丹阳 李晓等      来源:光明日报     

   【名家讲述】

  讲述者: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导演 李前宽

  电影是各国人民彼此交流的最好载体之一,它以极具文化力和感召力的特点,让大家凝聚在一起,被比作“铁盒子里的大使”。

  在我看来,文虽不同,心可以相通。以电影艺术为例,虽然影人有国别,但一部电影传达的价值观不应有国界。透过电影的语言,我们要传达文明应互尊互鉴而不是相互对抗的道理。

  2000年,我同肖桂云夫妇一起执导拍摄战争题材电视连续剧《抗美援朝》,有41位好莱坞演员参与。当他们来到我国辽宁丹东鸭绿江畔拍外景,看到当年被美国炸断的江桥时,纷纷摇着头感叹战争的残酷。一次剧组联欢会上,我对他们说:“历史无情又有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场上,作为盟国,我们曾并肩战斗,结下深厚友谊;在朝鲜半岛,我们也有过枪对着枪的历史。而今天,我们能在一起以艺术的方式,再现《抗美援朝》,让历史昭示未来,永远不再有战争,这就是人类文明的进步!”

  我的发言得到了在场各国演员的认可。美国友好人士、学者罗伯特·库恩先生说:“希望该电视剧播放时,我们也能一起在美国举办这样的友好派对,体现两国艺术家对和平的珍视。”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际,我曾参加在美国举办的世界娱乐年会。在会上,我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们彼此的价值观不同,是电影让我们走到一起,面对同一块洁白的银幕,大家共同分享文明之花带来的快慰。美国电影受到中国观众的喜欢,中国电影也得到美国观众的欢迎,这就是文化交流与互补。遗憾的是,美国虽然比中国富有,却不太情愿放映中国电影,让多少美国观众失去了分享东方文明、了解中国文化的机会。相反,虽然中国没有美国富有,但中国人甚至是孩子们也愿意买票去看美国电影,他们不仅得到愉悦,也了解了美国。”我的发言激起了一片热烈掌声。

  秉持人文精神积极开展交流,是文明互尊互鉴的起点。作为电影人,用电影讲好中国故事,体现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让世界了解美丽中国,是我们肩负的光荣使命。

  本版内容结合中央文史研究馆举办的双月文化座谈会采写整理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陈慧娟、李丹阳、李晓、王斯敏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17日 07版) 

责任编辑: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