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网

课堂改革瞄准学生能力真实提升
2019-12-04 08:51:36    作者:李青青      来源:中国教育报     

     洛阳市实验小学近年来践行“在体验中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任务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从而提升了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五个基于”的课堂改革思路

  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我们摸索出“五个基于”的课堂改革思路。一是基于现实,注重体验。以打造开放共享的学习体系为目标,把校园、博物馆、科技馆、工厂车间、广阔农村都作为学习场所,把环境保护、全民阅读、运动健康等真实社会问题作为学习内容,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创新学习方式,促进学习的真实发生。二是基于问题,鼓励质疑。一个好问题往往来自于真实的生活情境,是学生从实践中发现的,不一定有标准答案。学生可以从问题入手,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思考验证和总结归纳,并通过交流来共享成果进而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比较问题、提出新问题,鼓励学生主动质疑,激发学生的深层次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基于探究,学会创新。倡导用学生的“学”来调整教师的“教”,引导学生开展深层次探究,真切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教师要带领学生充分了解不同的知识背景、相关文化和学习内容,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课堂教学,教会学生查找资料、提取有效信息、质疑思辨。四是基于表达,思辨分享。表达方式是多元的,可以是单独的,也可以是群体的,更可以分角色互动。好的表达基于不同的生活经验,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五是基于创造,解决问题。在创造过程中,学生面对真实的困难和挫折,在持续性的尝试、否定、排除、选择中,形成智慧和理性,懂得学习的真谛。我们一直坚持,教师少留书面作业,要把学科知识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还原到生活中设计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进行深层次学习。

  在课堂上收获真实的体验

  我们在实践探索中形成的“6+”课程、体验式课堂、节日课程等,促进了真实性学习的落地。

  “6+”课程:基于现实的项目式学习。从现实情境出发,统整学科知识体系,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开展。比如,我们在学校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校园之际,研发了以“寻找”为主题的系列课程。其中,寻找“校园最美一角”,引导学生去重新发现校园的美丽一角,校园各处有许多二维码名片,用手机扫一扫,就能够读到校园的故事;寻找“最美教室”,学生从主题设计、氛围营造、分工合作,到动手美化教室,不仅提高了教师研发课程的主动性,也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寻找“博物馆小馆长”,结合洛阳市打造博物馆之都的理念,引导学生实地体验,把一座座博物馆串联起来,让整个城市都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场所。

  体验式课堂:基于问题的探究性学习。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学校形成了包括情境、质疑、探究、分享和拓展五个模块的体验式课堂模型。这个学习模型,契合了《中庸》名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思想,突出课前的问题引导、课中的体验分享和课后的学习反馈,更加关注学生的问题呈现和学习体验。鼓励教师开展个性化的教学实践。比如,李丹丹老师在讲长度单位“千米”时,让学生猜测两个校区的距离有多远,亲自带着学生用脚步丈量操场跑道的长度。

  节日课程:基于探究的自主性学习。学校的节日课程每月一次,每次有不同的主题,包括“贸易节”“书法节”“科技节”“游戏节”“艺术节”“体育节”等,以及围绕校园活动的“少代会”“校园足球联赛”和“运动会”等,以自主学习的形态呈现。比如,在贸易节上,整个校园化身为一个模拟的贸易市场,学生可以体验不同的角色,包括广告宣传、工商税务、安保清洁、收银统计等。在少代会上,小代表们尽职履责,委员会日程设计、会议规则制定、工作人员招募、会议摄影采访、每日播报等活动,全部由学生自主完成。

  将创新精神培养融入课程当中

  “五小”活动:基于表达的设计性学习。“五小”活动是指小实验、小演讲、小科技、小创新和小展示。教师根据各学科的要求,把传统书面作业变成了动手实践,以主题活动的方式开展学习。目前,学校已经连续两年完全取消寒暑假作业,取而代之的是各年级组布置的跨学科研究形式的主题作业。比如,2017年寒假,围绕春节和冬奥会两个主题,要求一年级学生每天读书半小时,阅读关于年的习俗、传说等;数一数我的压岁钱,跟家长去买东西;利用多种绘画材质,为全家画一幅画,表现出喜庆的节日气氛;把《新年好》或其他歌曲唱给家人听,送去新年的祝福;每天进行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20分钟。要求五年级学生每天坚持读书一小时、坚持练字;收集各家春联的照片等。这份寒假作业套餐分为必选和自选内容,涵盖了读书、生活、技能、社会实践等,体现了跨学科的特点,在学校教育和真实生活中建立起了联结,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创客学习:基于创造的实践性学习。我们为学生提供了创造的空间,引导他们开展具有挑战性的实践性学习。2014年春天,校园里来了一位神秘的访客——“钢铁侠”,当他按动按钮打开面具,学生们看到了里面的赵万方老师。原来,这是赵老师亲手制作的外衣,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于是,赵老师在学校里开设了“创客空间”课程,专门给学生提供3D打印、机器人、航模等方面的课程教学。2017年,学生们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大赛中,针对大赛的“科学+艺术”主题,自主设计完成了一个会说话的“龙门大佛”。这个作品得到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最后获得一等奖。近年来参加创客活动的学生越来越多,这样的学习既是一个深度探究的过程,又是一个全面多维体验的过程。

  (作者李青青,系河南省洛阳市实验小学党委书记、校长)

责任编辑:胡子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