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网

彭水县三义乡:弥补“扶智”短板托起山里娃的美好未来
2020-09-24 17:31:07    作者:谢长村      来源:成渝经济网     
    本网重庆讯(谢长村) “老乡,你看三义乡场镇上哪里最漂亮啊?”

“那还用说,肯定是中心校撒!”

听了老乡的回答,重庆彭水三义乡中心校的李江校长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两个学生一张床、老师挤在功能房”,李江告诉笔者,作为彭水县最为偏远的寄宿制乡中心校,这是三年前的真实写照。由于条件差,没有年轻老师愿意来学校任教,前几年分来几个年青老师,因为条件太艰苦都辞职走了。

 

课堂教育已经与现代化教育接轨  谢长村 摄

 

自从开展深度贫困乡镇脱贫攻坚以来,重庆市发展改革委扶贫集团着力弥补山区教育短板,多方筹集资金、寻找资源完善三义乡中心校硬件和软件设施,经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三义乡中心校旧貌换新颜,成为大山深处一颗照亮希望的明珠。

新校貌:创造舒适学习环境

砖红与米白相间的教学综合楼、塑胶篮球场、远程教育设备、智慧校园系统……很难让人把它与三年前那个破败不堪的三义乡中心校联系起来。曾几何时,中心校就像场镇上的一块补丁。“之前条件很艰苦,连像样的校门都没有!”校长李江的评价一点都不为过。

除此之外,学校的运动场上到处是深浅不一的坑洼小洞,缺乏基本的体育运动设施。

市发改委扶贫集团驻乡工作队到来后,将改善中心校教学、生活条件作为教育扶贫的头等大事,旋即规划了三个中心校改扩建项目。如今的三义乡中心校教学楼,已经是集实验室、活动间、多媒体教室为一体的教学综合楼。

从过去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到现在的投屏、平板电脑等先进教育设施,每个房间都有独立卫生间和洗浴设施,学生们拥有专属床位,全新的塑胶操场,新增的篮球架、羽毛球网、乒乓球台等设施,让学生们课间饭后可尽情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

学习环境的改善提升,让三义乡的儿童能够就近享受到先进的教育配套,在求学路上有了更加舒适、温馨、安全的学习环境。

 

三义乡中心校天文科技馆  谢长村 摄

 

新理念:播撒现代教育观念

受到经济社会环境的制约,三义乡中心校在师资力量上和城市学校还存在不小的差距,特别是在学前教育和英语学科等领域缺乏专业任课教师,导致相关学科建设力量薄弱,存在明显短板和不足。

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按照教育为本、师资先行的理念,驻乡工作队主动与县教委、彭水县第一小学校等部门和学校联系,争取选派或交流优秀的老师到中心校任教。

在驻乡工作队协调下,彭水县第一小学校与三义乡中心校结成了“对子”,每年交流1-2名老师到中心校任教。

“很多山区幼儿园主要教授的是小学衔接内容,我想让孩子们在学前班得到更全面的发展。”这是学前班教师赵陈一直希望达成的愿望。她就是通过结“对子”方式派出到三义乡中心校的优秀教师。为充分发挥小孩的天性,挖掘自身的特长,赵陈重新设计了学前教育课程,新的课程中有让孩子们动起来的舞蹈课,锻炼动手能力的手工课,培养演说能力的故事课,发挥想象力的绘画课,让原本朗朗的读书声中融入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以前,由于中心校的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质量不高,乡里很多家长都把小孩送到邻近乡镇的学校就读。现在,由于越来越多的优秀老师为中心校带来了更加现代、科学的教学理念,中心校的教学水平、质量得到了快速提升,不少家长又慢慢把孩子从周边乡镇接回三义乡念书,中心校教学质量逐渐得到大家的认可。

 

学生在新操场上做广播体操 谢长村 摄

 

新视野:拓展求知想象空间

为了开拓学生视野,让他们在书本之外感受丰富多彩的世界,驻乡工作队积极与有意向的社会爱心企业对接,邀请他们实地走访中心校了解学校、学生的需求,并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在中心校搭建了天文科技馆、智慧校园系统等科技设施,让学生们能够近距离体验到新科技、新技术带来的变化和影响,发现不同的新鲜事物。

依托天文科技馆,学校设置了科学体验课,让学生们在深蓝色的“宇宙”中探索航天的奥秘,科技体验课也成了学生们最受欢迎的课之一。二年级的秦宇同学站在宇航服模型前面,很想穿上“试一试”,他说:“我长大以后一定要当一名宇航员,这样就能亲眼看到太空啦!”。

为提高学校智能化水平,驻乡工作队还主动联系上爱心企业向学校无偿捐赠并搭建了智能化家校互动学习平台和校园安全监控设施,有力提升了学校信息化水平。通过互动学习平台,学生能够随时享受远程教育资源,能够与大城市的同龄人一道接受名师指导,学生们足不出户接受线上教育,让大山里的孩子再也不输在“起跑线”上。

三年来,三义乡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确保贫困学生资助应享尽享、贫困家庭适龄学生不因贫失学辍学,全面实现了贫困适龄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有保障的工作目标。

“我相信,随着中心校各种硬、软件的完善,不仅能为脱贫攻坚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而且更能以崭新姿态在乡村振兴中发挥自己更大的力量。”王祖勋充满信心的说到。

责任编辑: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