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网

梁平劁猪调吹奏出丰收在望、国泰民安的幸福生活
2019-10-11 07:24:45    作者:陶开星      来源:华龙网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11日6时30分讯(通讯员 陶开星)昨(10)日,笔者了解到,一直以来,在重庆市梁平区的民间传承着无数手艺人,俗称“九佬十八匠”。通常,人们又把劁猪匠放到九佬十八匠之首,究竟是指这个行业技术尖端呢,还是指挣钱快,没有人解释得清。

“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在七十二行中,劁猪算绝门手艺。说到劁猪匠,不得不说到梁平劁猪调。熟悉乡村生活的人都清楚,吹牛角号是乡村里劁猪匠的职业标志,吹的便是劁猪调。而梁平劁猪调是流传于梁平境内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它产生于人们日常的生产劳动之中,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梁平劁猪调是一种以五声音阶为调式音阶的特殊音乐语言,其地方特色十分浓郁,一小节一句,四句为一段,构成“起、承、转、合”的传统规律模式。由于结构方正,语言性极强,旋律朴实平稳,具有易吹易吟、易记、易懂的特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它不但是劁猪匠们在从事生产劳动和民俗活动过程中吹奏的一种调子,更是表达了勤劳的梁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吹奏出丰收在望、国泰民安的幸福生活的民间音乐形式。

老手艺人蒋德兵路上吹奏劁猪调。通讯员  陶开星 摄

小时候,在乡下,常常看见有走村串户的劁猪匠,肩上挎一个包,腰间别着一把小巧玲珑、锋利的劁猪刀儿,手里拿一把弯弯的牛角号,在高高的山梁上一边走一边吹,吆喝着招揽生意,走遍乡野,吃万家饭,和古代侠客有几分神似。

“和而……和而……和而……”四岭八村的人,只要听到这悠扬的号角声,谁家养的年猪崽要劁了,只要对着牛角声传来的地方喊一声,这人就应声而来了。

在梁平礼让镇民中村一组,48岁的村民蒋德兵便是梁平劁猪调的传承者之一。17岁时,他拜了梁平明达镇的王定宽为师,开始学艺。他说,相对唢呐等乐器来说,其气口更大,因而更加费力,需要气脉悠长,肺活量好才行。

“吹劁猪调,目的是过路打响声、进屋打招呼,其特点便是声音响亮,传得远,穿透力强,但又不刺耳。”说到劁猪调,蒋德兵滔滔不绝,“走在路上,吹着号子,还可以解解乏,给自己找点乐子。”

老手艺人蒋德兵(右一)正在展示如何吹奏劁猪调。通讯员  陶开星 摄

蒋德兵介绍,梁平劁猪调,是怎么顺就怎么吹,调子随心所欲,没有固定的曲谱,可长吹、可短吹,走几步吹一次,再歇一口气;每年的二三月份出门吹号子最为频繁,因为正值猪仔入栏的时候。

而吹奏劁猪调的号角,由俗称的“尖子”和“弯子”构成。其中弯子是用黄牛角或者羊角经过去骨、蒸煮、定型、打薄等工序制作而成,因为只有这样,发出来的声音才会更响亮、悦耳,且方便携带;而尖子也就是号角的天芯,是用野燕麦梗经过晾晒、蒸煮等工序制作而成,目的是增加其柔韧性,更加耐用。

劁猪匠的人生,是行走的人生。以前,农村住户较为分散,劁猪匠们走村串户,往往一天要步行几十上百里山路。山路蜿蜒崎岖,随着劁猪匠的牛角号声曲折回环。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发达的通讯方式减少了劁猪匠们在乡间以吹奏劁猪调来招揽生意的模式,再加上经济的发展,人们观念的变化使得劁猪调这一民间音乐形式逐渐衰落消失。每当偶然间听到劁猪调的号角声,就让人不由回忆起童年,一种浓郁的乡土情油然而生。

看着摆在眼前,吹了大半生的号角,老手艺人蒋德兵感叹道,“现在学这门手艺的少了,很多老手艺人也不吹了,甚至都不会吹了。”他想把这门手艺一直传下去,便平时每天都在屋里练习,早中各吹一次,免得手生。

2018年,梁平劁猪调正式被列入了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项延续了上千年的民间音乐形式得到了进一步有效保护。而这群为发展养猪事业洒下了辛勤汗水,以前被人瞧不起的民间手艺人,如今也得到了政府的关怀和重视,除了劁猪,他们也给猪看病、打预防针等,“劁猪佬”的帽子早都飞到九霄云外。在新时代里,愿他们继续举起角号站在为人民服务的高度,把号角吹遍五湖四海,让农村变得更加活跃起来。

责任编辑: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