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网

民乐专业遇"冷"? 部分民乐专业取消招生 考级人数少七成多
2019-06-14 08:22:03    作者:林聪      来源:成都商报     

     你手机里有《二泉映月》、《赛马》等民乐乐曲吗?你上一次听到这些曲子又是什么时候?面对流行音乐日新月异的变化,民乐发展的脚步似乎有些踉跄。据悉,现在到四川音乐学院参加民乐艺术考级的人数已连续七八年大幅度缩水,之前至少会持续五六天的考试,现在一天半基本就结束了。

  民乐真的过时了吗?

  5年前,川音两位教授组建了川音第一支民族室内乐乐团“悦鸣八音”。在这支“不太正经”的乐团里,传统的民乐融入了流行的元素,“民乐也可以嗨爆全场”。

  现状 /

  以前五六天现在一天半 民乐考级人数大幅缩水

  据悉,四川音乐学院目前民乐系每年招生约100人,专业包含吹管、弹拨、拉弦三大类,共10余个专业门类。

  川音民乐系二胡专业副教授夏毅告诉记者,近几年民乐比较稀缺的专业有扬琴、唢呐、笙、阮、柳琴等。川音古筝专业今年大一的学生有近30人,二胡近20人,唢呐只有2人。而像板胡等部分专业已经取消招生有些年了。

  “目前报考民乐系的学生,约70%是学古筝的,约10%学二胡,约8%学琵琶,约7%学笛子,剩下的5%则包括唢呐、阮、笙、扬琴等。”夏毅说,除了专业人数较少,来川音参加艺术考级的人数也连续七八年大幅缩水,少了七成多,之前至少持续五六天的考试,现在一天半基本就结束了。

  夏毅介绍,目前成都有民乐全编乐团的中小学很少,比较知名的屈指可数。而西洋管乐团由于教育部门的大力推动,在中小学普及率相当高。

  原因 /

  观念陈旧 出路较窄 大众听觉习惯改变

  对于民乐考级人数大幅减少和部分民乐专业取消招生的原因,夏毅分析,这跟大家对民乐本身不太了解有很大的关系,很多传统观念,比如民乐很土、难听、脱离时代、“乞讨者”专属、没有前途等依旧还在。

  夏毅回忆说,自己拉了28年琴,感觉民乐还是处于器乐表演食物链的下游,“曾有个拉小提琴的同学说我是锯木头的”。其实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大家对于民乐的热情还是很高的。12岁时为了考川音附中,他花光压岁钱,用2650元买了一把新二胡,“而当时父母每月的工资加起来也就一千块。”

  “当时普通二胡大约200块,而一台钢琴则需要上万块。”夏毅表示,经济因素决定了很多人不会选择西洋乐器。

  当下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听觉习惯已经发生了改变,不光是碎片化,甚至是粉末化了。而民乐是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听的。

  另外,出路较窄也是制约民乐发展的因素之一。“留校当老师,进文艺团体成为职业演奏者,开工作室接商演、培训等,出路就这么几个。”夏毅无奈地说。

  尝试 /

  演奏改编曲目《神经病之歌》 两把二胡“吵”起来了

  6月12日,武侯区新生路6号附近四川音乐学院的一间排练厅里,屋顶的吊扇不紧不慢地旋转着,阵阵凉风把夏季的炎热挡在了门外。然而,坐在排练厅中间的两位二胡演奏者的“对话”却在不断升温。瞪眼、翻白眼、不屑的眼神,前一秒还在对视,下一秒就嫌弃地甩头,甚至还踹了对方一脚。

  “尾音拉长,就像成都话里的‘你好烦哦’的‘烦’的音会拖长一样。”指挥讲解着乐曲的感觉,“就是一个男牙尖遇上一个女牙尖”。

  民乐还可以这么玩?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看到谱架上正在排练的乐曲名叫《神经病之歌》。指挥介绍该乐曲源自网络上一位虚拟电音歌手演唱的歌曲,后将其改编成了二胡和中胡的合奏。

  两位演奏者来自川音首个民族室内乐乐团——悦鸣八音。而《神经病之歌》正是6月下旬他们即将举行的一场名为“民乐也疯狂”的演出的曲目之一。除了“吵架”的二胡,二次元的古灵精怪、爵士的自由奔放、流行的脍炙人口、古风的优雅浪漫,将由民乐传统的琵琶、古筝、二胡、笙、扬琴、阮、大鼓、唢呐等一一展现。

  “传统民乐是根本、功底,通过重新编配一些紧跟潮流的作品,让大家看到当代民乐的生命力。”夏毅表示,而节奏感很强的“身体律动”则会让观众充分融入音乐会中。喝着啤酒听民乐,这支“不正经”的民乐乐团将带给你不一样的感受。

  未来

  民乐如何才能火?

  好的作品是根本

  悦鸣八音乐团是由夏毅和川音民乐系古筝专业副教授林怡共同创立的,其大部分成员为四川音乐学院和中国音乐学院的毕业乐手和在读学生。“2014年最开始成立乐团是为了川音民乐系重奏室内乐的一门选修课。”夏毅介绍说,后来逐渐发现可以用这种形式让更多人改变对传统民乐的看法。

  作为一个民乐人,夏毅也曾因民乐的式微而睡不着觉,“我有一个更大一点的野心,更多人看过乐团的演出后会觉得,民乐原来也这么好听。”悦鸣八音每年会有两场大型的专场音乐会,交流音乐会的次数则每年不同。表演大多都不以营利为目的,如果有门票,基本是为了解决场地费。其他费用则由夏毅和林怡两位老师承担。

  “曾经全国出名的女子十二乐坊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夏毅认为,女子十二乐坊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民乐的发展方向。首先有好的作品作为基础,然后是专业素养所带来的演奏才华以及艺术价值。表演者的颜值是加分项,但更重要的是创作团队源源不断的输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民乐源自生活,同样也受到其浸润,所以更能引起情感共鸣。”夏毅说,就像二胡可以模仿人说话一样。他认为民乐发展的命门在于推广和宣传,需要一群热爱民乐的人一起来努力,优秀的作品、优秀的演奏家、优秀的宣传推广团队缺一不可。近些年,民乐又逐渐火了起来,正是因为当代民乐融合了流行的元素,使得老民乐焕然一新。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林聪

责任编辑: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