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网

成都石人小区真有石人?七旬老太手绘历史告诉你真相
2019-03-19 07:21:56    作者:宦小淮 韩金雨      来源:成都商报     

 

范素华说明地图位置

  石人北路、石人小区、石人公园……在成都西二环附近,以石人命名的街道小区还真不少,但在这附近东西南北走了个遍,一个石人影子都没找到,石人小区难道真的“名不副实”?

  75岁的范素华用了半个月时间,拿出了一幅老“石人坝”地图,“中间画五角星的地方就是石人。”范大娘讲得津津有味,“两米多高的石人,怎么可能记错呢?”

  寻找石人,成了社区居民当务之急,给年轻人一个交代,也给社区历史一个依据。

  拉上一帮年轻人,泡图书馆、翻地方志,最终大家将石人位置锁定到了一个文物存放点,一番沟通之后,和社区居民组团,一睹石人风采。

  七旬大娘“出山”找石人

  石人小区的石人呢?生活在这里的年轻人,把周围转了个遍,也没见过石人,更不用说那些后来搬到附近的外地人。但那些上了年纪的人明白,石人绝不是浪得虚名。

  去年9月,社区义工组织准备解开这个谜,75岁的范素华也找到了“用武之地”。从小就在石人北路社区一带生活,附近的掌故,她闭上眼睛都能数出来。

  这些年,范大娘挎着一个彩色条纹包,混迹茶馆、麻将馆,穿梭于闹市,年轻人找上门来,她二话没说,领了任务。

  铺开一张白纸,范大娘在上面画出了磨底河,把原来的生产队陆续填充到了河流两岸,50年代的石人坝,北到同善桥、南到铜车杠(音)、西到道士堰、东到送仙桥……“就这么大,错不了。”反复画了4个版本,范大娘最终确定了石人坝的“地图”,要验证这图的准确性,她还分别找了90多岁、80多岁的老人,让他们在图上确认自己曾经住过的院落位置。

  确认完毕后,她又在上面画了一个五角星,告诉社区的年轻人,石人就在那儿。

  两尊石人,就在石人北路社区不远处,范大娘一脸自信,“错不了!”70多年过去了,现在的石人坝已是“沧海桑田”。“那时候全是农田!”当年,范大娘在四队,整个生产队有300多亩地,之前一直种水稻、后来开始种蔬菜,买盐、买调料,还要到青羊宫去。

  范大娘那时候年轻,一个人用自行车驮50斤大米,往家里赶。“哪像现在这样,在楼下就搞定这些事情。”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石人坝才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田园风光摇身一变,进入了城市文明。

  石人也在这个过程中,渐渐淡出了人们视野。当地人一直传说,附近有明代的皇坟,附近确实也有石人、石马、石狮子,范大娘伸长手臂,举过头顶,“怕是有这么高!”

  再后来,两个石人就不见了。

  泡图书馆,翻地方志

  范大娘讲述完,社区的年轻人也有了头绪,社工高女士开始带着年轻人去查资料,档案馆、图书馆,能去的地方都去了,最后还是找到了石人的“蛛丝马迹”。

  在一本地方志上记载,石人北路2号就有石人公园墓,根据当年的发掘资料表明,这是一座明代墓葬,早年被盗掘过,神道上有石人、石马等,现在的石人公园也因此得名,而石人是研究明蜀藩王墓葬形制及特点的实物材料。

  在一份地方志中更有明确记载,“石人村位于营门口乡政府西面,原有大型明墓,石人和石狮就是墓前的石像生,石人两个,高2.3米,着仆帽、穿长袍、蓄胡须,双手合十于前身,左仗宝剑,神情庄重自然。石狮两只,长1.5米,高1米,雕刻生动,是明代石刻遗存中的上品佳作(注:此四种石刻至今搬运到金牛区文管所)。”

  石人是明墓“标配”

  根据这些记载, 范大娘和义工们找到了金牛区文管所的一处文物保存点位,里面两尊石像,一尊没了头,一尊戴着仆帽,留着胡须。高女士拍下了照片,告诉石人北路社区的居民,“石人找到了。”以前村里的老年人拿着手机,反复确认,“像,真像。”。

  范大娘也非常欣喜,此时此刻,正如彼时彼刻,这石像,就是满满的回忆啊。就像人教版小学课文《打碗碗花》所描述的那样,“离我家门前不远,有一条水渠。水渠旁边有一块荒地。不知哪个朝代留下的石人石马,怪模怪样地站在荒地上。因为无法耕种,那里便成了小草和野花的世界,也成了附近的孩子们的乐园。”

  但是,金牛区文管所负责人表示,他们看到的石人,不是石人小区附近出土的。“这是九里堤的明墓出土的。”但石人小区之所以得名,肯定和石人有关联,因为石人算是明墓“标配”,而这些石人,长得都差不多。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宦小淮 实习生 韩金雨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