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网

大足旗团村第一书记在扶贫路上绽放“出彩青春”
2020-08-07 07:35:40    作者:谭显全      来源:华龙网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8月7日6时30分讯(特约通讯员 谭显全)青春,是生命旅途中最关键的黄金驿站,孙玉兰的青春,一路绽放在扶贫路上。

今年31岁的孙玉兰,2013年,她通过重庆市“三支一扶”公招考试,进入支农队伍,成为了大足区宝兴镇一名基层干部。工作7年来,她一直赶着自己不停向前,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时间和工作的磨炼,让她褪去了刚毕业时的稚嫩,由懵懂变得成熟而稳重。

2017年,孙玉兰到后进村的大足区宝兴镇旗团村担任第一书记,开展扶贫帮扶工作后,与村支两委一道,从完善基建设施、提升公共服务、产业扶贫增收、关心贫困户等方面入手,使该村走出后进村,走出脱贫行列,村里也实现了面貌焕然一新。

贫困户发展蔬菜产业。特约通讯员 谭显全 摄

火车跑得快 全靠车头带

“来到大足工作后,我就深深的爱上了这片土地,作为一个异乡姑娘,立志扎根基层一线,把自己美好青春年华绽放在这片火热的土地上。”8月6日,孙玉兰说。

宝兴镇旗团村,当时的是基层党组织人心涣散、村里产业差、贫困户多,群众意见大等情况。为此,谁也不愿意去。

2017年,宝兴镇组织全体干部开会决定由谁去点对点帮扶到村,一向不怕吃苦和敢于挑战的她,踊跃的报了名。她说:“我年轻,我去!到村上去面对面的和老百姓沟通交流,可以减少将来工作中的许多“中梗阻”,既拉近干群关系,又能为老百姓干实事。”

随即,她就被组织派到旗团村担任第一书记,整顿后进村,开展帮扶工作。

村民种植苦瓜。特约通讯员 谭显全 摄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孙玉兰深知,村支两委干部是全村老百姓的主心骨,发展致富的领路人,班子成员思想境界高不高,精神状态佳不佳,作风建设硬不硬,服务意思强不强,决定了一个村的发展速度和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针对村支两委战斗力不强,党员作用发挥不好的实际,孙玉兰每月定期开展专题党课、支部会议,每月召开“主题党日”活动,督促6名班子成员、58名党员每月进行理论学习。对老弱病残的党员送学到家,对流动党员送学到手等方式进行学习教育,确保学习教育一个不拿下。为补齐配强村两委班子,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配备综合服务专干2名、本土人才1名,发展积极分子,做好优秀人才储备。

几年来来,通过带领村支两委、党员干部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党建+人居环境治理、党建+扶贫扶志、党建+产业发展”等共建工作活动,极大地增进了村支两委的凝聚合力和战斗能力。村党组织和党员面貌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几年来,她用脚丈量了旗团村的每一寸土地,带领村支两委团结一致,形成合力,向上积极争取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多措并举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至此,旗团村30户112人建卡贫困户均已巩固脱贫,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的胜利。

村民种植苦瓜。特约通讯员 谭显全 摄

村民“走路不湿鞋”

“现在好了,公路由以前烂泥路修建成了水泥路,田坎小路也铺设人行便道,直接接到了家门口。”当天,旗团村村民赶场回家,走在干净整洁的公路上高兴地表示道。

“吃水不用抬,烧火不用柴,走路不湿鞋。”一直以来,是村民们的梦想。几年前,旗团村的村级公路基本都是机耕道,下雨天走路,脚上全是泥巴。公路硬化,修建“民生路”就是旗团村所有村民的共同期盼。 

为了改变旗团村的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数。孙玉兰带领村支两委干部经常跑镇上要项目,不管是什么项目,只要有利于旗团村发展,她都去积极争取。几年来,旗团村各村民组实现公路互通,通村通组公路里程10公里,7个村民组实现水泥路硬化10公里,修建人行便道15公里,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以前路没修好,猪、羊、鸡、鸭都卖不上价,路修好后,商贩直接到村里来,价格和镇上农贸市场一样。”村民们纷纷高兴点赞说。如今,水泥路通到村民们家中院落,使大家的生活面貌焕然一新。

走访村民。特约通讯员 谭显全 摄

除此之外,旗团村还铺设自来水管网、安装了天然气、改造了农网,光纤网络实现全覆盖;43户土坯危房全部实施了D级危房改造,有效解决了群众水、气、网、路等问题,方便了群众全生产和生活,为全村增收致富夯实了基础。

“雪中送炭 情暖人间”

在孙玉兰家里,墙面上挂着一面红红的锦旗,上面写着“雪中送炭 情暖人间”两行大字……这幅锦旗由来,要从2018年走村入户排查说起,全镇开展大排查走访,第一书记要片访整个村。

旗团村有7个村民小组,1038户人家,3834人。在一次走访中,孙玉兰接触到了这样一户人家,刘芳群,现年63岁,早年配偶、儿子和媳妇都因患重病去世,留下了年仅几岁的孙子、孙女。孙子名叫隆传森,孙女名叫隆传凤,是当时全镇唯一享受孤儿政策的两兄妹。两兄妹成人后就在临近的区县打工,刘芳群也没有增收技能,家庭经济拮据,一家三口就居住在土坯房中。

走访了解贫困户修建房屋。特约通讯员 谭显全 摄

从那个时候开始,孙玉兰了解到她家情况后,就对刘芳群一家给予了重点关注。一年多来,数十次到家中了解生活情况。每次最让她担心的就是刘芳群家的房屋,下雨天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一到下雨的时候一家人就发愁,在屋内摆满了大小的盆子接雨水。这些年来,一家人收入不稳定,建房的事就一直拖着了。2019年春节后,孙玉兰开始着手刘芳群家改建新房的打算。前前后后,村级多次向镇级提交申请,都因各种条件不符合被撤回,她仍不甘心,多次跑到领导及业务科室找领导协商,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成功的为刘芳群一家申请到了D级危房改造、农村厕改补助项目,筹资到36200元帮助刘芳群改建新房。

2019年下半年,房屋修建好了,他们一家人住上了崭新新的房子,居住生活条件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看到房屋改造前后的变化,及一直以来孙玉兰真心的帮助,刘芳群感激的紧紧握住她的双手激动的说:“有了新房,我们家的生活就更好了,也就有了新希望。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干部们,我们一家人会一直记住你们好!”孙玉兰也感概地说:“作为干部能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是应该的。”

贫困户新居。特约通讯员 谭显全 摄

2019年底,孙玉兰就收到了刘芳群的孙子隆传森写来的一封感谢信和一面锦旗。信里写到:“感谢孙书记,对我们家庭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无私地帮助……并衷心的感谢您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孙玉兰收到这封感谢信后很是感触,这是她工作以来第一次收到感谢信和锦旗,这是对她工作最大的肯定。

“基层工作,不单是一份工作,它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一种能力、一份责任。”孙玉兰表示,只有把责任扛肩上、放心上,始终保持毕业时的初心和热情,才能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 

责任编辑: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