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网

走进黔江鹅池镇“长寿村” 倾听一个个传奇故事
2019-08-21 07:36:06    作者:李诗素      来源:华龙网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8月21日6时30分讯(特约通讯员 李诗素)郁郁青山、潺潺溪流、青瓦木屋、百年老树……让这个不足900人的村子,宛如一幅完美的山水画,处处展现出原生态的古朴美。昨(20)日,笔者了解到,这是重庆市黔江区鹅池镇社溪村,在杜溪村,90岁的老人还在当跑摊、赶乡场都不是啥稀奇事。因此,这里也被当地人称为“长寿村”。

“四个寿星”  三人曾是大队班子搭档

走进社溪村,时间是上午11时过,遇上刚从鹅池集镇赶场归来的万治祥老人。

“老年人赶的不是耍耍场,他在集镇上摆摊卖些针筒麻线,场场都来起,还从不坐车。他不仅跑摊赶鹅池,还赶学堂、石家等。”该村党支部书记王友江说,万治祥老人哪怕90岁了,身体好,是以前社溪大队的大队长。

据了解,万志祥老人儿女都在外务工,他做小生意并不是子女不管他,他是把赶乡场当成一种健身。小杂货卖完后,他还到城里进货,也顺便将亲手种的新鲜蔬菜,带到城里给儿孙们分享。

古树老屋。特约通讯员 李诗素 摄

当笔者问他一场能赚多少钱时,他笑笑说:我是跑起好耍,反正在家里没事做。有时候一场可卖到50元钱,大多时间卖20~30元。

社溪村三组的张世益老人,今年91岁,笔者来到他家时,老人刚打扫完室内外的卫生,又开始清洗衣服。看到有客人拜访,他放下手中的活,手麻脚利地从里屋搬板凳、倒茶招呼客人。

“他是以前的大队会计,子女在黔江务工,他不愿随子女生活,几次接进城耍几天又回来了。”王友江说,村里还有程良富老人,也是90岁,是以前的大队出纳,和万志祥、张世益老人是老搭档。

万治祥老人赶乡场归来。特约通讯员 李诗素 摄

程良富老人的老伴吴西莲,今年90岁,两老人也是被子女接进城后,当“逃兵”回来的。

“还是老家的山好、水好、空气好,住在老家心才踏实!”吴西莲老人说,老家的条件也越来越好了,水泥公路修到家门口,自来水引到厨房里,晚上还有路灯……

茂密森林  大山里的天然氧吧

社溪村是大自然赏赐的天然氧吧,夏天不热,平均温度在28度左右,晚上还要盖凉被。笔者了解到,村里80岁以上的老人有30余人,他们都能劳动,在自家责任地种植农作物,喂猪养鸡。村里60至70岁的老人,是目前村里的主要劳动力。

“我们村里目前有瓜蒌和油茶两大产业基地,务工的基本是60岁左右的老人,他们能挑能抬、能跑能动,一般年轻人干活还没得他们上劲。”王友江说。

张世益老人端水清洗衣服。特约通讯员 李诗素 摄

是什么原因使村里的老人长寿,让这些老人不服老呢?答案只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社溪村是一个山大人稀的村落,平均海拔900米左右,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302户827人。这里幅员面积6.6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14.3亩,森林覆盖率在90%以上。全村目前有撮箕口形状的老式木屋89栋,100年以上的桂花树、油茶树、核桃树、香樟树、柏香树等古树100余株。

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的改变,加上优良的气候条件,成为当地村民长寿的源泉。在社溪村,村民还有一个说法是:村里60岁的算是小弟弟,70岁才正得力。从地里干活的那些老人身上看到的一股子干劲,此话确实不假。

“我们这些地方到处是绿水青山包围着,空气好。人们平常吃的粮食、蔬菜、水果是自己种,猪、鸡、鸭是自己养。住的房屋是老式木房子、天楼地枕不潮湿,有这些好的条件,人不想长寿都不行!”张世益笑着说,城里各方面生活条件都比农村好,他就是不习惯。

走过社溪村的10余处院落,记者发现,每一大栋木房子,都是老年人在坚守。也许是一种乡愁,或房子是自己亲手修建舍不得离开的缘故,他们生死都要回到生养之地。

清清山泉 “流淌”一个传奇故事

除了良好的森林植被,村里还有多口泉眼,外流的泉水汇集成10余处清澈溪流,社溪也因此而得名。也是这汩汩流淌的天然泉水,还“流”出一个传奇故事。

那是大集体时,当地一个叫万明宣的人,年近花甲,一病不起,就在他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时,亲戚朋友及周围的邻居去探望他,问万明宣还有哪些后事要交办。万明宣很吃力地说没有,只是想喝一口杨柳沟老水井的凉水。当时,探望的邻居李绍云找来一个军用水壶,跑到离万明宣家5里路远的杨柳沟凉水井,打回一壶凉水。打回来后,也有人说不能给他凉水喝,担心他“走”得更快。最后大家商量来商量去,还是满足了万明宣临终的愿望。

木屋四周良好的植被。特约通讯员 李诗素 摄

李绍云揭开壶盖,把凉水倒进茶缸里,慢慢喂给万明宣喝。万明宣连续喝了两茶缸凉水,凉水咕咚咕咚一下肚,没想到被人扶着喝水的万明宣,却从板铺上座了起来,说:“这水莫倒了,我等会还喝!”

两茶缸凉水下肚,让一个即将走到生命尽头的人,奇迹般地活过来了。这一“活”竞又活了30多年才离世,当地60岁以上的老人都见证了这一“奇迹”。

“当时我还小,父亲喝的凉水,是干哥哥李绍云打回来的。”现年65岁的万治琼,是万明宣的女儿,她清晰记得当时的情景。

“这里的水源是没得说的,我一年四季都是喝凉水,就连赶乡场水壶里装的也是从井里打来的凉水。”万治祥老人说,他身体硬朗,与当地的水源也是有一定关系的。

社溪村的天然泉水,富含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总之,这里大部分村民都习惯喝井里的凉水,除非家里来了客人,才烧水泡茶喝。或许生活美、心胸宽、爱劳动、植被丰、水源好,就是长寿村的秘诀。

责任编辑: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