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网

彭水漆园村实施“三改两硬化” 百姓走上了致富路
2019-07-29 07:45:24    作者:杨元忠 李亚军      来源:华龙网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29日6时30分讯(特约通讯员 杨元忠 通讯员 李亚军)清晨,伴着山间晨雾,云间晨曦,重庆市彭水自治县鹿鸣乡漆园村在鸟语花香中醒来。一条条水泥路蜿蜒盘旋,一栋栋新楼房错落有致,一片片蔬菜地生机勃勃,一幅美丽乡村锦绣图徐徐展开。

一条条水泥路 铺就村民幸福路

提及漆园村近年来基础设施的变化,79岁的老人秦朝容最有发言权。昨(28)日,笔者了解到,79岁的秦朝容走过那一段艰辛的岁月,亲眼见证了一条条坑坑洼洼的泥泞路变成了平平整整的水泥路,亲眼见证了缺水、抬水吃变成了自来水流进家,亲眼见证了“信息靠吼”的时代变成了一部手机连通千万家的时代……

 

硬化的公路方便村民出行。通讯员 李亚军 摄

硬化的公路,便利的交通,完善的基础设施,让村民们的生活进入了幸福新时代。

“别的不说,现在的政策真是好,你看我门前这条人行便道,还有我家的院坝,都帮我硬化了。”秦朝容坐在自家硬化的院坝里感慨道,年纪大了,腿脚不便,院坝和人行便道没硬化前,出个门都要小心翼翼的,生怕摔跤。

公路硬化、院坝硬化、人行便道硬化,秦朝容只是受益人之一。

据了解,2016年,漆园村硬化产业路3公里,2017年,硬化公路2公里,2019年,硬化公路1公里,全村共有水泥路17公里,通畅路已全面完工,涉全村217户807人。

“‘三改两硬化’的实施,提升了乡村颜值,改善了人居环境,受益农户达162户。”漆园村民委主任罗登位介绍。

一条条平整的水泥路,一条条入户人行便道,提高了村民满意度,也铺就了村民幸福路。

一栋栋新楼房 成为村民宜居房

来到漆园村便民服务中心,目光一下便被旁边一排排整齐漂亮的新楼房所吸引。

“那是我们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全村共有18户,其中有10户是贫困户。”漆园村驻村第一书记陈德华说,2017年10月,易地扶贫搬迁的村民已全部入住。

秦朝容在自家硬化的院坝歇凉。通讯员 李亚军 摄

“我都没想过还能住上这么安逸的新房子。”看着自己一楼一底,面积达200多平的新房,65岁的贫困户王平海感慨道,算上政府补贴和复垦补偿款,自己只花了3万多就住上了这么大的新房子,王平海到现在都还有点难以置信。

王平海以前住的木房子,每逢下雨天就漏雨,晚上觉都睡不安稳,现在搬进了新房,住起来踏实多了。

易地扶贫搬迁不仅要搬得出,还要稳得住、能致富。

王平海家只有3个人,200多平的房子显得空荡荡的,于是,他将底楼的一间闲置房用来养殖中蜂。“我养了七八桶中蜂,不出意外的话,一桶中蜂可以割十几斤蜂糖,卖得到一两千块钱。”王平海说,自己平时还做点零工,吃穿是没得问题的。

“搬进来的村民大部分以务工为主,有的外出务工,有的就近务工。”陈德华说,“村里有个蔬菜基地,村民可以通过在基地务工获取一天90元的务工费。”

一片片蔬菜地 变成村民增收地

陈德华口中的蔬菜基地有1500亩,是村里为了带动农户增收引进的公司,以“公司+农户”的模式栽种的。

蔬菜地里种满了甘蓝、萝卜、糯玉米等高山生态蔬菜,尤其以甘蓝为甚,远远望去,大片大片的甘蓝在阳光的照耀下十分亮眼。据陈德华介绍,因漆园村海拔较高,种出来的甘蓝口感极佳,并且甘蓝比普通包包菜经济价值高,便于运输、贮存,所以甘蓝种得最多。

村民们在蔬菜基地劳作。通讯员 李亚军 摄

眼下,正是管护甘蓝的好时节,六七个工人正在基地里忙着为甘蓝施肥,48岁的村民罗登容就是其中之一。

“一天能拿到90元的务工费,而且还包午饭,这份工作安逸!”罗登容感慨道,一个月能拿到2000多元的工资,并且从基地到自己家只要10分钟,也照顾得到家里,真正是赚钱顾家两不误。

“我还将自家的6亩地都流转给公司了,以前荒着怪可惜的,现在好了,变成钱了。”务工费加流转费,让罗登容家走上了增收之路。

“公司从村民手中流转了1500亩土地,一亩地一年给村民100元的流转费。”陈德华说,土地流转费和务工费,成了村民增收的好路子。

据介绍,漆园村的蔬菜种植带动全村33户149人实现增收,其中贫困户15户72人。

一片片蔬菜地,变成了村民的增收地。增收有路子的村民们日子越过越滋润,生活越来越舒心。

责任编辑: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