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网

丰都双龙镇:选树典型为村民脱贫增加“马力”
2019-03-04 07:21:23    作者:杜成波      来源:华龙网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3月4日6时30分讯(通讯员 杜成波)“我是专门来赶场听故事的,今天回去后,一定把这些激励人的故事讲给周围的邻居听听,让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更有作为,过得更幸福。”69岁的易同禄是重庆丰都双龙镇付家山村六组村民,近段时间赶场,他有时在镇政府广场听听扶贫故事演讲,有时从宣传工作人员手里领到扶贫宣传单,了解党的好政策。

自付家山村被确定为深度贫困村以来,让易同禄感受变化最大的要数村里的硬化公路了。“我们不会坐等,每家都会有人至少掌握一门技术,靠自己的能力找饭吃。”易同禄说,他将用学到的技术,把家里的柑子树“服侍”好,争取明年结出更多的果子,让这些“小疙瘩”变个好价钱。

村民学习典型事迹

树立典型传帮带

“通过走访发现,在农村,一定范围内还存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缺乏、富脑袋举措有所欠缺、少数贫困群众等靠要等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近日,双龙镇党委书记余洪波接受笔者采访时说,该镇通过“扶志”把贫困群众自己主动脱贫的志气和信心“扶”起来,通过“扶智”,培育有职业技能、经营意识与能力的新型知识化农民,让他们开拓致富门道,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今年56岁的李泽秀,出生时右手先天性残疾,除了大拇指,其他四根手指只有两厘米左右长,且并在了一起。

1995年,李泽秀到县里的一家饲料厂搞销售,她一边推销一边学习起生猪喂养技术,经过几年的努力,李泽秀学到了生猪喂养、防疫、销售等全部技术。1999年,李泽秀用积攒的8000元钱,回到老家办起了养猪场。这个养猪场,是当时镇里第一个养猪场,因为顺风顺水,当年她养的五六十头生猪全部卖出去,净利润1万余元。这次的养殖成功,大大激发了她的创业激情,坚定了她的创业信心。

“身体残疾也要活出个样来,要做一个不服输的人,我经常用自己的经历去鼓励村民。”李泽秀从2002年开始帮助残疾人脱贫致富,累计帮扶彭建华、黄恩平、宗昌平、杨家寿等残疾人110余人,为他们送去仔猪百多头及饲料、兽药等物品,同时免费提供生猪饲养技术和防病治病技术。

宗昌平患有小儿麻痹症,生活中还要照顾女儿、患脑梗塞的弟弟以及80多岁的老父亲,生活压力很大。“李大姐经常鼓励我,还到家中教我养殖技术,现在生活还马马虎虎,在她的带动下村里很多人都走上了致富路。”对于李泽秀的帮助,宗昌平心存感激,如今,宗昌平不等不靠也不要,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成为家中的顶梁柱。

49岁的范锐,手带残疾,为了维持家庭基本生活,他没有等党支部、村委及政府的救助,而是想方设法怎么增加家庭收入。他通过自己刻苦学习钻研养殖技术,每年种植水稻、玉米,养生猪、鱼,年收入近10万元,过上幸福生活。

还有大学毕业的李柏, 2016年果断回乡创业,成立七玥花椒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00余亩种植花椒,为周边乡亲提供20多人季节性就业岗位,带动大家共同发展产业,引导村民从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农业。

“通过激发贫困群众自立更生、艰苦奋斗的意识,全镇干部群众脱贫攻坚、战胜贫困的斗志和动力不断高涨。”余洪波说,镇上还利用表彰自立自强、返乡创业、致富带头等模范人物,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让大家争当脱贫先锋,争做模范典型。

产业成村民收入支柱

笔者在回龙场村葛根基地看到,一垄垄葛根长得非常茂盛,村民扛起锄头,正在给葛根除草,经打听,今年村上发展的葛根准备明年再收。“今年我们村种植基地发展葛根300余亩,其他散户栽植100余亩,计划明年秋后采收。为提高产量,这段时间我们组织村民进行除草、施肥,精心呵护这些‘钱疙瘩’。”该村村委会主任李亚洲说。

前两年,村里成立了葛根合作社,与当地农户合作种植葛根。为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合作社还与农户签订了合作协议,“由于当时经验不足,特别是没有及时做好排水设施,产量一直上不去,打击了村民的积极性。”李亚洲说,村支“两委”组织人手,专门到虎威镇学习技术。

“今年学到了葛根的栽植技术,只留了主根,我看好明年的价格。”村民向术英说,县里的专家教她们学到了葛根种植的关键技术,包括移栽、打枝、刨根、排水等。

而在该村四组的楠竹苗基地,村民李素英正在盖薄膜,不远处一行行茂盛的竹苗绿油油的,随风飘动,和着流水发出阵阵悦耳动听的声音,还有刚刚栽下的竹种,一箱一箱整齐划一,好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

“为村民给钱送物,只能解一时之困,不能消除穷根。这些年,我们从增强村里的‘造血功能’出发,培育葛根、南瓜、楠竹苗等农业产业。”该镇党委宣传委员黄仕海告诉笔者,为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激情和动力,全镇今年组织帮扶干部和群众到兴义、龙孔等乡镇学习扶贫产业,大家走出去感受到了差距,同时也鼓足了发展的干劲。

责任编辑: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