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心血管病高发5大原因
1.新陈代谢加快,加重心脏的负担
随着气温的升高,新陈代谢加快,人体皮下血管扩张,皮肤血流量比平时增加3~5倍,回到心脏的血流量也显著增多,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心率加快,加重心脏的负担。
2.高温出汗多,易形成血栓
高温天气,汗腺开张散热,人体出汗多,血液粘稠度升高,血小板被激活,导致血栓的形成,诱发缺血或心脑血管堵塞,严重时可引起心肌梗死。特别是有心脏疾病者,更危险。
3.空气潮湿,易导致人体缺氧
燥热空气中湿度增高,气压低,含氧量降低。心脏为了保证正常工作需要充足的氧气、葡萄糖等能量物质,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心率加快,冠状动脉收缩,致使供应心脏本身的血流减少,容易导致人体缺氧。
4.情绪烦闷激动,易出现心绞痛
天热使人易情绪“中暑”,导致血压上升、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增强,再加上昼长夜短,睡眠质量“打折”等因素,患者易出现心绞痛、心率失常、脑梗塞、心肌梗死等疾病,甚至发生猝死。
5.空调使用不当,血管难以适应
空调使用不当也是导致夏季心脑血管病发作的一个原因。空调房温度过低,造成室内外温差太大,人频繁进出其中,血管难以适应,容易出现问题。
夏季护好心脑血管这么做!
1.记得多喝水
天气热,人体为了散热,体内的水分消失的也快。如得不到及时补充,血液就会变得黏稠,流速减慢,易形成血栓,进而引发脑血栓、缺血性中风、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等。因此出门一定要带水,可适当喝点淡盐水或糖水。饮水以少量多次为佳,喝太多或喝太快会增加心脏负担。
2. 饮食要清淡
这个季节推荐高蛋白质、易消化的食物,比如鱼、鸡肉、牛奶、大豆等。还可食用一些富含食物纤维的粗粮、蔬菜,增加维生素的摄入。可多食新鲜瓜果,但要少吃煎、炸、熏、烤和腌制食品,控制甜食,低盐。用餐不宜过饱,可少食多餐。
3.注意防暑降温
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室外活动时应戴遮阳帽并备足水,天气闷热时,室内可以开启空调,但温度不要太低,25℃左右为宜。运动要适量。炎热夏季,冠心病老人最好将运动时间安排在较凉爽下午或晚上,切忌在烈日下锻炼,且锻炼时间不宜太长,当出现天气闷热、空气中湿度较大的“桑拿天”时,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同时特别应注意避免刚从炎热的室外回来后,就对着空调机的冷风长时间直吹,这样最易使人体血管调节功能紊乱,而导致心血管患者发生意外,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注意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4.不要擅自停药
夏天,人体血压、血糖相对要低一些,不少患者便擅自停药或减药,容易出现危险。在无医嘱的情况下,不得擅自停药减药,这是夏季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第一要务。
5.保持心态平和
温度升高时,中枢神经也会跟着兴奋,人就会表现出烦躁不安、情绪易激动,可促使血压骤然升高,从而引发心肌缺血。所以要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忽然的情绪起伏,这样心血管病患者才能快乐地度过盛夏。
6. “魔鬼时间”慎起居
一天24小时中,70%~80%的心脑血管病猝发都在上午4时~10时,因而被医学家比喻它是好发心脑血管病的“魔鬼时间”。这期间,服药、饮水要早(醒来时服一次药喝一杯水),锻炼要少(避开这段时间),以免发生危险。此外,还要注意进行午睡小憩。(华龙网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