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北京中关村管委会副巡视员刘航在论坛上介绍,目前,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已成为生命科学研发和产业的聚集区,研发创新资源高度集中,科研成果丰富,生物健康产业初具规模,形成了良好的创新生态。
据刘航介绍,2017年,中关村拥有生物健康产业领域的企业一共1816家,收入规模达到2363.8亿元,今年1—9月份中关村生物医药领域实现总收入1601.3亿元,利润率连续13年在国内医药发达省市排名当中并列第一,产业结构日趋完善,初步形成了以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健康服务和生物农业四大领域为代表的产业发展格局。
目前,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已聚集50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和医疗机构,150余名专家学者,包括19名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80余人。“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我国医药健康和医疗资源最为密集的区域,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则是中关村生物医药领域基础研究和创新的领头羊。”刘航说,中关村医疗健康产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在靶向药物、新型疫苗等方面实现了技术突破。
对于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的下一步发展,刘航透露,中关村管委会将会同多部门推动园区原始创新功能提升和平台建设,搭建专业化研发服务、临床实验服务平台,提升硬科技和创业孵化服务能力;改善配套设施,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园区管理机构和企业一站式服务窗口,提升行政服务效能,实现企业办事不出园;优化完善中关村高精尖产业项目的支持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园区生物医药领域成果转化项目、产业服务平台和创新型企业的支持。
2018年9月,《北京市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0年)》发布。为更好地落实该行动计划,调动更多社会资源参与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功能优化提升和服务体系建设,在园区加快构建产学研医协同创新体系,中关村生命科学园邀请相关领域专家、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园区重点企业代表参与本次论坛,共同探讨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相关话题。
(光明日报融媒体记者陈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