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网

大学生“双创”,需高校创业教育助力!
2018-10-12 07:54:00    作者:于悦 马贺      来源:吉林日报     

    一直以来,高校毕业生都是就业的焦点、创业的生力军。在全民关注大学生就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各高校已陆续开展了就业与创新创业教育,在校大学生们也都接受过相关培训课程,参加过论坛和比赛,甚至亲自上手实践过。那么,当前高校创业教育的教学与培训情况如何?有没有切实效果?大学生们对此还有什么样的诉求?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走访。

  政策为大学生就业创业“加码”

  每年10月至来年5月,都是大学生求职、创业的黄金时期。此时,各个院校开始为学生就业做充足的规划和准备,应届、往届毕业生们也抓紧毕业前就业、创业的最佳时机,向着梦想进发。

  吉林动画学院广告学院2014级的吕佳馨参加完几场国内、国际知名的广告创业大赛后,继续踏踏实实地在上海一家广告公司实习,每天和同事一起在各种主题广告提案上下功夫。“现在国家的政策这么好,给了我们大学生很多创业的机会,学校也经常请创业导师过来作培训、讲实例,对于我们这代大学生来说,正是创业最好、机会最多的时代。”吕同学说,自己对创业很感兴趣,目前正在向广告界的前辈学习讨教,积累经验,等待一飞冲天的机会。

  近年来,从孵化器到众创空间,从创新示范校建设到科技成果转化试点……高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火熊熊燃烧,“双创”不断扩大辐射范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走入其中,传递出更多创业创新的活力因子。

  “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对各高校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及建立教务部门牵头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等有了具体要求。随后,全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断健全,创新创业能力已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

  今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指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创业深度融合等内容,不断为高校大学生创业“加码”,提供环境和政策扶持,成功孵化了一批年轻创业者。

  实践经验是创业最好的帮手

  王泽辉是吉林动画学院文化产业商学院创业实训管理工作室的学生,“绿咖手绘”的负责人。其工作室先后完成过“吉林省创新创业教育联盟”LOGO理念讲解视频、“昇脉教育”项目介绍视频的设计,反犯罪情景短片《迷途》的前期拍摄以及“拜托啦学妹”栏目组吉林动画学院站的跟组工作等等。从工作室创建至今,曾获得吉林动画学院“力行杯”创业大赛优秀奖,并在第三届吉林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摘得金奖。他自己也因为这样的优秀成绩获得了学校董事长创业奖学金。除此之外,他在大二期间成立了校安委,并在兼顾工作室的同时还经营着一家民宿。

  目标明确、规划清晰,是王泽辉对自己的形容。他说自己的创业初衷就是因为想做一些事,“与其一毕业就找工作,限制于人,不如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一片天地。而且成立工作室也会比较自由,团队可以各尽其能,同心协力,为目标放手一搏。”

  从去年3月成立手绘工作室开始,王泽辉和他的团队为各种手绘动画视频广告设计、影视后期设计、平面设计、新媒体推广设计、纪录片以及宣传片的拍摄忙碌着。他们的不懈努力最终获得了吉林动画学院校方的认可,成功入住创新创业孵化平台。

  “工作室就好比一条船,而我就是那个划船的舵手。”王泽辉给自己这样的定位。在创办工作室的过程中,王泽辉不断汲取经验,丰富自己。“在这个团队中,我学会了细致地思考,在做每件事情前我都会考虑事情的方方面面。在与团队里其他人的沟通中,我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想问题也变得更加全面。其次,我变得更能顾及他人的想法和感受,如果团队里有人情绪不佳,我会选择解决问题,不让坏情绪滋生蔓延,而不是坐视不理。而且团队的相处模式让我变得更加主动,我开始积极寻找机会,而不是等待机会的来临。”

  “在大学中创业其实是一种规避风险的行为,因为你不会面临来自社会上的巨大压力,即使失败了也不会承担太大生计上的负担。再者,在大学中创业可以磨练个人在为人处事、专业实践、管理等各方面的能力,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作为创新创业大学生中的一员,王泽辉认为创业是大学生可以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对于未来,王泽辉希望自己的工作室能成为一个让学生提升自己专业、提前了解社会对于专业需求的实践平台,“希望给他们提供这样一个机会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在吉林动画学院,像王泽辉一样勇于创新创业的人还有很多,他们不怕失败,认为大学生有一次人生宝贵的创业经历,不论成功与否,这样的历练是无比宝贵的财富。而这有赖于多年来学校一直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市场对接能力,始终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意能力、创造精神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提供完备的创业设施和创业指导、服务系统,支持学生参加国内外相关领域比赛,为学生创新创业建立了良好的生态链,并提供了1000万元创业基金,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单笔扶持学生创业资金最大额度达100万元,大大激发了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学校还以校园企业为基础,联合10家行业领军企业,建立学产对接实践教学平台,打造“互创世界”线上平台,所有学生从大三开始,全部进入“学产对接实践教学平台”学习,直到毕业。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都与产业紧密结合,学生会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怎样完成商业项目或准商业项目,获得创业、就业的技能。

  注重人才培养,激发创新创业激情

  不知从何时起,有些大学生在学习中变得“与世无争”,对个人职业生涯也没有明确规划,甚至有些消极……但在面临就业,面临招聘单位各种标准、条件之时,这些大学生却很难继续淡定。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在求职、创业中拥有优势,成了很多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记者在长春大学了解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把创新创业教育放到了重点工作之一,由教务部门牵头,于2016年3月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统筹全校资源,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为引导学生特长发展、多样化成才,长春大学还设立创新创业学分。创新创业学分分为A、B、C三类,科学研究及技术开发,获得A类学分;竞赛与实训、创业实践、拓展训练,获得B类学分;综合素质提升训练,获得C类学分。不同类别的学分可按不同的比例置换公共基础课程以外的所有课程学分及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或置换任何课程的课程成绩(不免考)。普通全日制本科生至少获得2个(专科生至少获得1个)创新创业教育学分,才算完成学业,获准毕业。

  为尊重学生多样性,让其按个性特长灵活发展,让创新创业学分更“实”,长春大学协调各学院,对学分置换政策进行适当调整。

  据长春大学教务处处长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学院院长李萌介绍:“以往学生需要加分提高成绩的课程,教师可能会对学生获得学分的活动不认可,或者相同竞赛活动在不同学院认定标准不一,在学分置换时可能会出现矛盾。所以学校现在将学分置换工作交由教务处统一管理,只要满足条件就可以置换课程或成绩,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支持,也激发了学生创新创业兴趣。”

  经过学校不断努力和调整,创新创业教育得到了学生们的广泛认可,并有很多学生因为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创业活动,锻炼提升了自己的综合能力,为自己的就业之路打下良好基础。

  何威是长春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本科2018届毕业生,在校期间他积极参加各类竞赛、挑战赛和创业活动,成绩斐然。2017年,何威成为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负责人。同年7月,他作为“阿甘生活”联合创始人与团队负责人带领团队参加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并获国家特等奖、全国最佳创意奖、全国最佳创业奖……

  大学四年下来,何威积攒了很多创新创业学分。在毕业时,他未兑换的创新创业学分超过20分,被评为长春大学2018届优秀毕业生。毕业后,何威加入塞浦路斯D-YANGSunflower集团负责国际科创与教育交流项目开发,现在他正在开发新的国际科创教育平台GrowthBook,打造全球青年大学生的能力提升社区平台。

  回想起大学四年学习生涯,何威觉得十分充实,他积累的丰富实践、实习经历让他受益良多。“在实践中我学到了很多,找准了自己的未来职场定位,清晰地知道自己需要提升哪方面能力、取得哪方面资格,而且我的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还开拓了眼界,改变了自己看待人生、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很庆幸自己遇到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这个好机会,可以说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长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副院长刘刚表示:“下一步,学校要对创新创业教育学分相关文件进行修订,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如提高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后兑现的学分标准、提高通过托福、雅思外语后对应的学分等,全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实践兴趣,深入开展创新创业。”

  培育兴趣组织,搭建实训平台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引导学生特长发展、个性发展、多样化成长成才,各种兴趣组织在高校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长春大学的FCC车队成立于2016年3月22日,在本校三位老师指导下,经过设计、制造、加工、装车、调试,已经成功自行设计制造出一辆方程赛车,并在“2017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中拿下“最佳新秀”奖,并且在历史最佳新秀中成绩最高。

  在如此优异的成绩背后,离不开车队成员和老师10个多月的辛苦付出。据长春大学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汽车服务工程系主任李未介绍:“在装车的那个暑假,几乎全队吃住都在厂里,我们后边有一些实验用车,到了晚上同学们就都在车里睡觉,一个车里能睡三四个人,凳子上、沙发上也都睡满了人,真的是倾注了大家的全部心血。”

  加入车队之后,同学们把平时上课学到的理论应用到了造车中,并自学了很多其他知识,提升了动手实践能力。“去年比赛时正好赶上毕业季招聘,但车队里的毕业生们没有一个离队,都去参加了比赛,直到比赛结束才回来找工作,而且找到的工作都非常好。好多本来只招211、985院校学生的用人单位,在知道学生参加过方程式汽车大赛,有工程设计经验后,都会单独面试,对学生的综合实力非常认可。”李老师说。

  今年车队不仅在去年燃油车的基础上做了适当改进,还全新制造了一辆电动车,准备带两辆车参加今年的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现在两辆车已经如期落地试跑。

  焦宇是车辆工程专业的大四学生,作为车队队长,他身上的担子很重。车队的管理模式十分正规,分组明确、责任到人,每天的各项事务都要由他牵头推进。他说:“我身上背负着车队第一代成员和现在所有成员的付出和期待,所以一定要尽我最大努力,把车队带好。”

  在车队内,除了制造、研发汽车,还有很多同学负责其他设计、运营工作。胡安生是车辆工程专业的大二学生,在进入车队后,李老师发现他在运营、宣传方面很有才华,于是让他参与这方面工作。

  由于之前没接触过这方面知识,胡安生常常向学长、学姐请教,又自己找了很多相关书籍、案例。虽然刚刚大二,但胡安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已有规划。他说:“毕业后我准备往汽车文化行业发展,现在我对车队运营工作也有很多想法,对这方面非常感兴趣,这基本就是我未来的就业方向了。”

  据刘刚老师介绍,长春大学一直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并为学生尽可能创造条件。去年学校组建了制作“解魔方机器人”团队,在今年3月时学校派出了3支队伍参赛,遗憾的是并没有取得成绩。“回来之后大家没有气馁,继续尝试改进,最终制作出的机器人还原一个打乱的三阶魔方的时间是16秒,虽然这个成绩并不是很优秀,但这是我们长春大学经过努力之后能达到的最好成绩了,我们还是很自豪很骄傲的。相信我们以后会做得更好,创造更多可能。”(记者于悦马贺) 

责任编辑: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