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网

成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 提升收入水平 让市民“钱包鼓鼓”
2021-02-20 07:06:25    作者:赵荣昌      来源:成都日报     

本报制图 江蕊松

编者按——

民生所盼、社会所向、发展所需。

2021年春节长假后的首个工作日,成都召开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动员大会,一座生活城市更好走向未来的“集结号”吹响。

五年之期谋长远,细微之处显民生。从饱满市民钱袋子到提升生活成本竞争力,从办事不找人到城市容人,从青年有奔头到老年有所依。一件件民生小事,彰显着幸福城市的温度;一个个细微目标,谋局着美好城市的未来。幸福美好生活,既是对广大市民群众的承诺,也是成都孜孜不倦的追求。

即日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擘绘城市蓝图,解读十大工程,回应百姓关心事。

每到年底,大家都爱在朋友圈中感慨过去一年的收获。“钱包鼓鼓”几乎是每个人的期待。居民的“钱袋子”,是城市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保障,直接影响居民生活质量与水平的改善,同时也影响居民消费的进一步扩大。

如何让“钱包鼓鼓”的市民期待变现?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首条便是“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昨日,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专访,解读未来五年目标愿景,送上很多今年要实施的暖心计划。

 

到“十四五”末期

成都进入国内高收入城市行列

未来五年,成都将推动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到“十四五”末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突破70000元,年均增幅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突破40000元,年均增幅8.6%,进入国内高收入城市行列。中等收入群体占常住人口比例较“十三五”末期提升10%,城乡收入比缩小到1.8∶1以内。

在提供更多更好的工作机会,提高工资性收入方面。成都将着力扩大就业岗位供给,到2025年,新增实习见习岗位10万个、新职业岗位25万个;还将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到2025年,力争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超300万,高技能人才占比保持30%以上;技能培训机构达800家,引进、培育全国百强机构20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达1200家,引进、培育全国百强机构60家。

培育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市场环境,提升经营性收入方面。成都将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力争到2025年,市场主体突破350万户,培育市值1000亿元以上的上市公司2-3家,境内外上市公司总量达180家以上,力争1-2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

如何拓展市民资产的创收渠道,增加财产性收入?成都将拓宽农民财产增收渠道,推动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进一步放活土地经营权,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用好房屋租赁增收功能,完善成都住房租赁交易服务平台,加强住房租赁企业监管,保障房东合法权益;创新知识产权价值转换,建设技术交易市场,支持居民进场交易知识产权成果;发挥财富管理增值作用,增加优质财富管理产品供给,推动在蓉银行机构设立理财子公司,加快引进优质财富管理机构。到2025年,力争实现全市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超过500家,管理规模超过3000亿元;完善居民财产保障机制,严厉打击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和金融诈骗犯罪。

提升服务兜底保障水平,缩小收入差距。未来五年,成都将增强兜底保障能力,健全多层次的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体系,适时调整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稳步提升社会兜底保障覆盖面;还将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探索建立城镇职工门诊保障制度,持续推进长照险试点优质均衡发展;提升公共服务惠民力度,将着力强化教育惠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惠民、住房保障惠民、养老服务惠民、托育普惠等。

 

开局之年

成都定下具体举措

幸福城市,首要是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应得收入除去社保、个人所得税等扣缴之后的实际可使用收入,是人们实际生活改善的来源和体现,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能够更好体现保障民生。”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开局之年,备受关注。成都制定了哪些“小目标”,又将有哪些具体的举措呢?昨日,成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向记者展示了一组数据。

今年,成都将力争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3万人、新增新职业岗位5万个、新设立科研助理岗位5000个。将着力开展劳务品牌培训5000人,培育高素质农民5000人,还将建设完善农业农村创新创业孵化基地20个以上。

今年,成都力争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00家以上,建设完善高新技术企业梯度培育库,力争入库企业达到2万家,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培训活动100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新增上市企业10家。还将新增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及备案众创空间20家以上,上线各层次“双创”孵化载体800个。

开局之年,成都将努力拓宽农民财产增收渠道,今年力争实现全市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率达73%。科技创新是城市发展的永恒动力,成都将创新知识产权价值转换,力争今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增长6.5%以上,实现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作品版权登记15万件。发挥财富管理增值作用,今年将实现成都“公募基金”牌照零突破。

提升服务兜底保障水平是彰显城市温度的重要举措。今年,成都将为6000户新市民发放租赁补贴,新筹建人才公寓和产业园区配套住房2万套以上,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普惠性服务供给,完成托育机构登记备案120家以上。

 

专家声音

西南财经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学义:

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很接地气很暖心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成都“十四五”期间谋篇布局时,将居民收入水平提升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是对中央要求和战略的落地和落实。

作为十大工程专题研究时的受邀专家,王学义从起初的课题设置到后续的具体意见,给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中,既有宏观地对‘十四五’末期的目标期待,也有2021年的具体工作安排,里面的每一个目标和工作细则都经过了科学论证,符合成都城市发展实际的。”王学义认为,“要保证一以贯之的连续性,最重要的是在2021年末制定明年工作目标时,既要总结2021年成果,也要对标2025年的整体性进度表。”

王学义坦言,将居民收入水平提升放在首位,很多人都没想到。但他认为,这是合理的。成都城市能级不断跃升,成都市民收入水平提升的目标与城市发展目标相一致;双循环背景下,成都要实现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目标,居民收入水平提升是关键要素保障;居民收入水平提升,中等收入水平人口基础增大,提升人口素质,城市对于外来高尖端人才的吸引力会持续增强;居民收入水平提升,有利于政府统筹在教育、医疗等基础保障中的优化。

“政府来关注居民收入水平提升,让市民‘钱包鼓鼓’,这个工程很接地气、很暖心。”王学义开着玩笑说。

 

市民声音

36氪四川公司副总经理邓宇:

为成都人收入增长“大阳线”提供支撑

炒股的人都知道,“大阳线”是股价走势图中常见的K线,其基本K线形态是开盘价近于全日的最低价,随后价格一路上扬至最高价处收盘,表示市场买方踊跃,涨势未尽。

但在36氪四川公司副总经理邓宇看来,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中的“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让成都创业者“圈子”活跃,激情持久。“收入短时间增长大家固然高兴,持续增长才会感到真正的幸福。”邓宇说,“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为成都市民收入增长“大阳线”提供了支撑。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邓宇说,劳动价值的提升将带来收入的提升,“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提出通过大幅增加优质市场主体,将成都的产业结构推向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前端,这势必带来劳动附加值的提升,更多高收入工作岗位将会释放出来。高收入岗位的释放将带来人才的聚集和层次的提升,这又将帮助成都站稳产业链和价值链的C位,从而形成“产业吸引人才,人才带动产业”的正向发展循环。

此外,邓宇尤为关注“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还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鼓励扶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发展。“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这座成功之都正在毫不吝啬地释放机会,拥抱创业者。

本报记者 赵荣昌 

责任编辑: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