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网

成都市全国、省人大代表开展集中视察
2018-12-13 07:41:34    作者:缪梦羽 杨彩华      来源:成都日报     

代表们在天府高新视窗新经济场景馆视察

代表们在中国—欧洲中心视察

 

大雪已过,凛冬来临。骤降的气温阻挡不住代表们的脚步。12月11日至13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成都市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就我市深入实施省委“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等重大部署开展集中视察。这次集中视察,既是让代表们更好地知情知政、依法履职,也是对成都发展成就的检阅。

12日,代表们前往成都城市规划馆、青羊少城片区、天府绿道规划展示中心、中国—欧洲中心、天府高新视窗新经济场景馆等点位,视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引领城市格局之变的宏大规划、推动城市有机更新的创新改造、布局城市形态的生态福祉、促进城市持续发展的经济新动能……代表们一路走,一路看,通过实地考察,了解社情民意,感受成都发展、触摸城市脉动,为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做准备,把代表职责履行好,把人民赋予的权力行使好。

规划先行 开启城市格局千年之变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却阻挡不了巴蜀大地与外界的紧密联系,富饶的山川大地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这里海纳百川、乐观包容的城市品质,造就了‘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的繁丽盛景。”……在成都规划馆,代表们聆听成都的前世今生,沉浸在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一面为过去的繁盛感叹,一面为今时的朝气欣喜。

“第一次来到这里,感到非常震撼。”全国人大代表、成都经典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对外联络部员工徐萍难掩内心的激动,听了讲解后,她有种“穿越”的感觉,感受到了成都发生的巨大变化,这次总规修编开启了城市格局的千年之变,她希望成都未来会越来越美好,可以因地制宜地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成都的发展变迁在这里得到全方位地展现。成都规划馆是对外展示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的重要窗口,分为序厅、城市历史展区、历版总规编修沿革展区、战略定位和战略目标展区、总规模型展区、城市设计展区、 差异化区域发展策略展区,以城为源,展示内容主要包括城市历史、战略定位和战略目标、全域总体规划、城市设计、历版总规编修沿革、差异化区域发展策略、专项规划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等内容。

“对于我们基层代表来说,之前很少有机会能接触到城市规划方面的内容。”省人大代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工人朱荣生告诉记者,这次参观下来让他对城市的空间布局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对城市未来发展也充满了信心。

改造升级后的规划馆,已于今年10月底正式对外开放,不仅沙盘全面升级、新增了VR互动体验,还将天府绿道、川西林盘、成都水文化等内容“搬”进了展馆,在规划馆就能欣赏到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的蜀川画卷。

促进城市有机更新 在改造中传承城市文脉

少城,是拥有2600多年历史的古城,源自古蜀国开明氏,少城年龄即为成都年龄。它是成都最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区域,体现着这个城市的价值与精神。按照市委“中优”决策部署,青羊区将少城片区作为示范区展开有机更新建设工作。

来到泡桐树街,不宽的街道散发着小清新的独特吸引力,特色小店、私家小厨、小酒馆在这条小街静静地等待光顾的客人。这边,商业小街和居民楼和谐共生,旁边,泡桐树小学传来琅琅读书声,文化、教育、旅游、商业、居住在这里找到平衡。

“在这里,能亲身感受到这种商业与文化结合的氛围,既保留传统风貌,又融入新理念,呈现出了全新面貌。”省人大代表、成都市剧协主席陈巧缘认为,少城片区将传统文化和旅游资源结合得很好,她希望这样的风貌可以一直延续下去,而这需要市民共同来维护,因此她建议在打造的同时可以让市民共同参与进来,呼吁大家共同来爱护。

如何在少城片区改造中保留历史记忆,传承城市文脉呢?青羊区成立了少城片区有机更新工作领导小组,在项目工程实施中,严格按照“一套方案严格管控,一个主体统一实施”原则,由相应平台公司全面负责工程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并组织实施。少城有机更新项目施工于2017年10月正式启动,目前已完成一期和二期建设。

省人大代表、四川运逵律师事务所主任阳运逵此行很有收获。学法律出身的他,认为用这种方式打造社区,是实现基层治理的良好途径。同时,把老街区打造成具有人文风貌的特色地块,为其注入了新鲜活力,这种方式也值得推广。他也建议,在打造过程中应更加注重环境优化。

通过实地考察,代表们了解了社情民意,掌握了第一手材料,也将形成高质量的议案和建议、意见。

创造生态福祉 天府绿道让绿色生活触手可及

新一轮总体规划确定了成都市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目标。而规划建设16930公里、覆盖全域的“世界最长绿道系统”天府绿道,便是释放生态福祉,让绿色生活触手可及。

未至其地,先见其绿。来到桂溪生态公园,水清湖绿的景色首先映入眼帘。作为锦城绿道的重要节点,这里吸引了不少市民到此休闲,有的跑步,有的打乒乓球,有的拍照聊天……沿着绿道转悠一段,扑面而来的是清爽的空气,是欢声笑语的和谐气息。

“天府绿道是塑造城市绿色形态的大手笔。”省人大代表、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院长杨斌平认为,天府绿道是夯实城市生态本底的重要举措,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可以在绿道边、湖边安装相应的监测仪器,用数据把环境的改善直观告诉市民,相信到时就会有更多人参与进来,认同这项工程,爱惜身边的环境。”他建议道。

作为建设公园城市的重要支撑系统,天府绿道以人民为中心,通过坚持高标准的规划设计、“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商业化逻辑”的实施方式、强化城市功能的主要遵循,以及经济、实用、美观的建设原则,正在以区域级、城区级、社区级共同组成的三级体系中逐渐呈现,次第铺展,再现《蜀川胜概图》胜景,展现成都魅力,彰显天府文化。截至2018年11月,全市建成绿道2299公里,其中:区域级绿道302公里、城区级绿道822公里、社区级绿道1175公里。

随着天府绿道的密织,绿意,正在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在成都大地上挥毫泼墨,铺陈开来,并以坚韧而磅礴的伟力,改变着这座城市的格局。

扩大对外开放 培育转换城市发展动力

“中心有多少机构入驻?”“目前实现了哪些功能呢?”……来到中国—欧洲中心现场,代表们兴致颇高,一边认真聆听讲解,一边提出疑问。

原来,中国—欧洲中心是国内首个由地方搭建、欧盟和国家部委大力支持的中欧创新合作平台,也是四川省、成都市加快自贸区建设,形成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的重要举措。中心着重突出功能性平台建设,主要平台包括创新平台、交往平台、中欧区域经济合作平台、“一带一路”国家驻外平台、自贸服务平台、仲裁调解平台、标准化平台、项目对接平台。目前,已有多家国际机构和企业入驻。

“今天第一次以代表身份来到中国—欧洲中心,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创新开放的重要载体。”省人大代表、四川自贸区众友东方公司总经理温茜告诉记者,在对外开放的背景下,中心搭建起成都和欧洲交流的友谊桥梁,建议今后可以加强和自贸区的合作。

开放和创新是成都当前发展的两大主题。当前,新经济正以不可逆转之势蓬勃兴起,成为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引擎,是城市未来增长的新动能。

“我们切实感受到了新经济蓬勃发展的力量。”参观完成都新经济场景馆,省人大代表、成都恒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段江感触很深。在他看来,新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持,建议可以针对海外人才,出台更具有吸引力的引进政策。

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成都以研发新技术、培育新组织、发展新产业、创造新业态、探索新模式为基本路径,聚焦“六大新经济形态” “七大应用场景”,推动经济发展“量”和“质”双重跃升。

这些场景浓缩进了成都新经济场景馆内。据了解,该场馆于2018年10月投入使用,占地约2600平方米,由前言、数字影院、人才展示区、城市规划建设馆及“新经济六大形态”产业发展馆组成,是集现代化、数字化于一体的高科技展馆。馆内将成都新经济活力区概况、“人产城”协调发展总体规划、“新经济六大形态”中各产业发展情况、科技创新及活力区建设所取得的成就生动地展现在参观者的眼前。

“通过今天一天的视察,我对成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了更深切的认识,可以说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省人大代表、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常务副主任高增安说,就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问题和群众关切的热点问题,他将认真思考研究,提出有质量的议案和意见、建议。

本报记者 缪梦羽 杨彩华 摄影 刘阳 

责任编辑: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