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钟文 张家华) 27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平带队前往温江区现场办公。他强调,温江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实心干事、科学作为,以求解思维抓落实,坚持“三医”融合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都健康产业高地,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奋力推动“金温江”在新时代实现“新崛起”。
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强,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唐川平,市政协主席李仲彬出席。
温江是全省首个小康县,素有“金温江”美誉,近年来“三医两养一高地”建设取得初步成效。范锐平一行先后来到三医创新中心、新桃源康养村落、柳城街道光华社区,听取成都医学城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社区发展治理等情况汇报。范锐平强调,要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坚持农商文旅体养融合发展,以大田作物等为载体推动大地景观再造,以“农业+”模式带动川西林盘提档升级;要注重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加强党的领导,常态化开展党的活动,把社区建设成为易进入、可参与、能共享的市民生活家园。
随后,温江区作了工作汇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谢瑞武通报了温江区反映问题的解决情况。听取发言后,范锐平充分肯定温江区的工作。他指出,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温江区坚定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保持战略定力,工作思路清晰,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开创了良好的发展局面,突出表现在落实“西控”战略坚定有力、医药健康产业培育成效初显、乡村振兴工作稳步推进、城市功能品质明显提升和开拓进取干事创业氛围浓厚。当前,要站位全局精准研判机遇挑战,坚持系统谋划,善于借势借力,大胆改革创新,努力让“金温江”的招牌在新时代继续熠熠生辉。
范锐平强调,要坚持深耕“三医”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健康产业新高地。要始终秉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毅力和决心,坚持高端引领抢占产业制高点,加快布局医学研发、医疗应用、医药制造、康养旅游产业链;要突出融合跨界发展新经济,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引进专业化机构,提供国际化服务;要增强区域协同提升竞争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要强化人本逻辑推进产城融合,坚持“人城产”理念打造产业功能区。
范锐平强调,要坚守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目标,加快建设宜业宜居宜游新场景。要坚定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持“景区化、景观化、可进入、可参与”,打造生态优质、功能复合的城市公共空间;要细分市场定位,打造花卉园林游览、高端民宿体验、生态绿道健身、康养医疗服务等一批空间全景化、体验全时化、休闲全民化的全域旅游场景;要推动生态价值转化,根据“南城北林”空间格局、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创新构建生活消费场景。
范锐平强调,要强化项目落地促建责任,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新势能。要围绕主导产业强化项目招引,精准匹配政策资源,引进行业领军企业、龙头企业;要围绕项目落地夯实要素保障,满足各类人才需求,提升比较竞争优势;要围绕高效服务提升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要围绕责任捆绑推进项目促建,千方百计缩短项目引进落地时间。
范锐平强调,要全面推进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加快构建城乡治理新格局。要聚焦市民多层次需求,着力增强社会动员、智能管理、服务专业、美学运用的能力,突出分类治理、创新治理和精细治理,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特别要建立完善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城乡治理体系,根据产业功能区建设和社区发展的实际合理调整管理体制、管辖幅度、活动方式;加强人力资源融合和网络技术运用,提高治理的效能和市民的便利度;加强社区专业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激励,努力实现城乡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
范锐平强调,要力行实心干事科学作为,加快塑造干事创业新气场。要根据城市和产业转型需要,养成专业化思维习惯,提升专业能力水平,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比学赶超、勇争一流,持续深化差异化考核机制,进一步鲜明选人用人导向,努力形成攻坚克难、干事创业、以实绩论英雄的强大气场。
罗强说,温江区要切实找准问题,补齐差距短板,保持战略定力,提升发展能级,坚定不移地走“产业结构优、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市场效益好、发展可持续”之路,努力走在全市高质量发展前列。要推动“三医”融合发展,加快专业人才引进培育,积极引进知名企业特别是外资医药健康企业,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创建国家都市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加快构建环川农大、环财大等环高校知识经济圈,高标准编制发展规划,做好项目储备、招引、促建工作;加快打造特色商圈,推动开展古蜀文明、川菜文化等主题展览、演出和节庆活动,不断提高政府服务水平,着力构建15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强网络理政,推动线上线下互联互通;以“北林”为载体,大力推进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持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
市领导胡元坤、左正、刘筱柳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