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网

全城大急救背后 成都这套应急体系救了500产妇的命
2017-10-14 07:53:26    作者:于遵素 王拓      来源:成都商报     

 

  41岁的高龄产妇突发羊水栓塞,全城过十位医护人员接力救援,最终成功挽救产妇的生命。这次让人感动的大抢救背后,是成都市自2006年以来建立的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网络体系——每一次牵动人心的产科应急救援,这个体系都在发挥作用。

  根据成都市产科急救管理办公室统计的数据,自2013年起,成都市产科急救管理办公室共协调540多起紧急救援,挽救了500多位产妇生命,出诊救援成功率达到93%以上。我们找到了部分应急救援体系下的协调员、医疗专家,试图挖掘每一次紧急救援背后的故事。

  案例

  多位产妇的脱险 产急办是幕后指挥

  全城抢救羊水栓塞的高龄产妇,类似的救援并非首次发生。在成都市产科急救管理办公室建立后,这样的紧急救援时有发生。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王晓莉,是全市产科急救应班专家组成员之一。几个月前,一起在市产急办协调下的产妇紧急救援场景,仍历历在目。

  那是一例产后出血的病例,当时,一名产妇在剖宫产术中发现少量出血,缝合后仍然出血不止,当地医院无法完成止血。情况反馈到市产急办后,产急办紧急通知了当值的专家应班组,王晓莉正是其中一名组员。第一时间赶到的专家们再次打开腹腔,第一次找到出血点做了修补,还是有持续少量的出血。

  “安了引流管,一直守着观察了3个多小时,出血量又从小变大。”王晓莉说,产妇血压下降,探查后腹膜有一个巨大的血肿,证明出血点没有堵住。一边,王晓莉等专家用纱布按压出血点,一边,紧急联系上级医疗机构专家援助。

  整整按压了3个多小时,一刻也不敢松懈的王晓莉终于发现,出血暂时止住了,立即抓紧时间修补出血点,又一条鲜活的生命从鬼门关被拉了回来。

  而在三个月前,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妇产科负责人李兰,则保住了一名孕妇和腹内的孩子两条生命。

  “这名产妇是邛崃人,当地医院在检查中发现她子宫部位的血管很粗,并且怒张,极有可能出现凶险型前置胎盘。为了保证产妇的生命安全,医院立马决定将她的腹部缝合,并立即联系市产急办,通过市产急办协调转送到我们医院。”

  在专家组的讨论下,医生们采用了预置球囊腹主动脉封堵术,胎儿顺利生产,产妇的子宫也保住了。面对重症病人时,血液和血液制品的紧急调配,通过产急办的统一调配,也能得到及时保障。

  今年4月13日晚上7点多,成都市血液中心业务科科长张洁接到市产急办专家组成员电话,称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一例转诊的剖宫产患者大出血,急需大量RH(D)阴性O型悬浮红细胞。“根据医院评估的用血量,我们紧急联系了德阳市中心血站和绵阳市中心血站,调配了8个单位的悬浮红细胞。”张洁说,对方中心血站及时将血液制品送到了医院,同时,中心的24小时应急值班系统随时关注该患者的用血情况,最终,15小时的抢救,用了15个单位的悬浮红细胞、2550毫升血浆、18个单位冷沉淀,最终,这位产妇转危为安。

  折射

  一个文明的指标 成都:5/10万的低产妇死亡率

  “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孕妇死亡率合格线是70/10万以下,现在我国要求的是30/10万以下,美国医疗较为发达,他们是8-14/10万。而我们成都,2016年是8.7/10万,去年10月到今年10月的数据,是5/10万。”谈及本市的产科急救救治体系发展,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业务院长林永红十分感慨。林永红介绍,孕妇的死亡率,是全世界公认的评判一个城市文明程度、卫生事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

  成都是如何将产妇死亡率降到如此低的水平?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医务科科长潘晓娟告诉记者,此前我国有很多女性热衷于采用剖宫产,然而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她们在生育第二胎的时候就会因此出现大量的并发症,凶险型前置胎盘和羊水栓塞就是其中之二,加上一些生育二胎的高龄产妇因为年龄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发症,大量高危产妇也就由此而来。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于是我们有了医联体和产急办,还有我们医院自己的妇幼协同体系。” 潘晓娟介绍,通过这些体系,各个医院的优势资源可以融合起来。据了解,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与全市的妇产科科室、妇幼保健院建立了协同体系,进行督导和考核。通过一套专有的网站和手机APP,医生们之间可以互相联动起来。其次就是建立标准化的医疗流程。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产科门诊护士长杨德荣为记者举例,医院会将所有产妇用5种颜色区别开来,进行标准化的管理、医治。

责任编辑: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