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网

让良禽择木而栖
2017-11-27 07:55:40    作者:李星婷      来源:重庆日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的创新团队。

在进入教育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高校名单后,重庆大学对人才建设有怎样的规划和打算?11月25日,重庆大学举办“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论坛,其背后有着怎样的考量?在人才引进方面,重庆大学又有哪些优惠政策?重庆日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重庆大学副校长王时龙教授。

重庆日报:人才无疑是打造“双一流”的首要因素,请问重庆大学在人才建设方面有哪些规划?

王时龙:重庆大学在1929年建校,有88年的建校历史,先后入选国家211工程、985工程、2011计划,今年又被教育部列为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

可以说,把重庆大学建设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是历代重大人的夙愿,也是这代重大人巨大的时代责任。

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必须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鼎力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才能分阶段、分步骤开展“双一流”建设,早日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首先是高质量扩大师资队伍规模。重庆大学现设有人文学部、社会科学学部、理学部、工程学部、建筑学部、信息学部,共35个学院,有本科专业97个,在校学生47000余人(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2万余人),专任教师2600余名。

按照16∶1这一较优的师生比来算,目前重庆大学的专任教师数量还不够。因此从2017年起,学校将逐年扩大师资规模,考虑退休教师数量,未来3年每年会引进约200名教师,力争在2020年达到3000名专任教师的规模,在总量上适应学校发展需求。

重庆日报:在保障数量的基础上,重庆大学对高层次人才引进有何计划?

王时龙:对。重庆大学的人才结构将呈金字塔形。我们将合理调整师资队伍结构,创新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力争到2020年,全校高层次人才数量大幅增加,学校师资队伍的年龄、学历、学缘、国际化和学术竞争力等方面都有大幅度改善。

结合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以及国际前沿、国家和地方发展需求和自身优势特色,重庆大学凝练出“智慧能源”“先进制造”“新型城镇化”三大学科群,作为打造世界一流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围绕“重点建设”学科,学校将针对海内外院士,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中组部千人计划”等学术领军人才,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简称“四青”)等优秀青年人才,或具备与以上三个层次相当的学术水平的人才,重点开展引智工作。

重庆日报:据了解,重庆大学给高端人才开出的条件很优厚?

王时龙:学校对院士、高层次人才、学科带头人等,确实都有相对优厚的待遇。比如院士的年薪为120万元,进入“长江学者”“杰青”“千人计划”等学者的年薪为80万元,其它优秀青年人才的年薪也是数十万,并提供安家费和科研经费,可购人才房。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大学“不拘一格降人才。”比如即使没有获得“教育部长江学者”称号的才俊,只要提交的材料让学校认为你具有长江学者的水平,我们就配套相应的待遇;即使没有获得教授的职称,学校认为你具有教授的水平,我们也提供相应的待遇!

重庆大学求贤若渴。从2013年起,学校每年人才引进方面的预算经费高达1个亿,并且上不封顶。但我们每年都没用完,因为优秀的人才很难觅。尤其院士这样的顶尖人才,也很难引进。

因此引进人才和培育人才要相结合,要选择优秀的苗子自己培育。所以,举办此次“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论坛”,意在吸引更多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汇聚,让他们了解重庆,通过学术交流,建立起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合作的渠道。如果有意向来重庆大学工作的优秀青年学者,我们非常欢迎,并将以此为基础推进人才的精准引进和培育。

重庆日报:对于人才来说,待遇也许不是最重要的。重庆大学还有哪些吸引凤凰前来的因素?

王时龙:你说的很对,待遇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发展的平台。

一直以来,重庆大学以机电、能源、材料、信息、生物、建筑等优势学科而著称。其中建筑学、电气工程、土木工程等10个一级学科排名全国前10;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临床医学等5个学科进入世界ESI排名前1%,前不久,工程学科还进入ESI排名前1‰,非常不容易。因此,重庆大学拥有很好的学科优势基础和学术平台。

作为中国西部唯一直辖市和国家重要中心城市的重庆,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建设的交汇点,近年来重庆GDP增速一直位居全国前列,各类创新行业快速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的升级转型,也推动着重庆对创新创业人才强劲的需求。

“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这是重庆大学办学的宗旨。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重庆大学致力于培育造就人才,服务社会经济的发展,也需要更多的青年才俊加入。

近年来重庆大学已实施了百人计划、后备拔尖人才计划等,吸引了一批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的加盟。我本人就是湖南人,但在重庆已经工作了多年,我热爱这里的山山水水以及我的事业。像我这样从外地来重庆安家落户的,在重庆大学还有很多,比如物理学院的周小元、材料与工程学院的唐文新、土木工程学院的丁选明……他们都在重庆大学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来吧!来自海内外优秀的青年学者们,重庆大学将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和海纳百川的心态,欢迎你们的加入!

责任编辑:胡子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