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网

游建平缘何成为患者和官兵心中的“提灯女神”?
2017-07-24 06:19:59    作者:李珩      来源:重庆日报     

 

7月22日下午,西南医院传染科护士长游建平(图左)和此前获得南丁格尔奖章的该院神经外科护士长鲜继淑(图右)。记者 熊明 摄

7月22日下午6点,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依旧繁忙,和以往不同的是,门口却候着多名医护人员。当一袭军装的游建平一下车,他们立即爆出了热烈的掌声。在他们心中,传染科护士长游建平就是将南丁格尔誓言高高举过头顶的“提灯女神”。

就在前一天,游建平在北京获颁南丁格尔奖章。

她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大爱无边

她用双手撑起患者生命的坚强

手臂已麻木,额头上是密密麻麻的汗水,但游建平不敢停,她一下又一下地按压,为一名心脏骤停患者做心肺复苏。

直到3个小时后,总算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游建平已累瘫在地上。

事实上,对游建平来说,这样的生死关头数不胜数。

游建平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受父辈影响,15岁那年,她怀揣梦想考入了第三军医大学(现陆军军医大学)。毕业时,她就立下誓言:“干就不留遗憾,做就问心无愧。”

当时正逢医院组建ICU病房,她主动请缨来到ICU。ICU是医院风险最高、压力最大、任务最重的科室。一次值夜班,一个年轻患者心脏多次骤停。整整一个通宵,游建平守着患者,眼睛都不敢眨一下,十几次化险为夷,最终让这位患者转危为安。

正是一次次这样的经历,练就了她临危不惧的心理素质、冷静快速的判断能力、对病情危险变化的极度敏感和永不言弃的精神。

2001年底,游建平在全院护士长岗位竞聘中脱颖而出,调任传染科,成为当时医院最年轻的护士长。成天和传染病打交道,许多人恨不得躲得远远的,但在她看来,“只要是患者需要的地方,就是我应该去的地方。”

来到传染科,游建平发现患者都被关在病房里隔离,医生护士治疗和陪伴他们的时间有限,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传染科不应该是传播恐惧的地方,而是传递关爱的场所,越是危险越能体现医者的担当。”于是,她大胆改造病房格局,改进防护措施,改变医护人员固有观念,在保证科学防控的前提下,让护士和医生都走到了患者身边。

一次,传染科收治了一名车祸导致高位截瘫、肺部感染卧床多年的患者向某。他家庭离异,无儿无女,由于长期无人照护,骶尾部有大面积压疮。

“这样的患者更需要优质的护理服务。”游建平亲力亲为给向某擦身子、洗脸、打饭……通过近半年的精心护理与治疗,向某完全康复。当他出院时紧握住游建平的手说:“其实我很舍不得走,你就是我的亲人。”

坚守救援一线

她是伤员眼中的“提灯女神”

一边是陡峭的悬崖,一边是湍急的江水,不时要躲避掉落的山石,身材娇小的游建平身背10多公斤药材,几乎是手脚并用爬过泥石流路段,历经8小时到达映秀。

这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的惊险一幕,她作为抗震救灾医疗队护士长奔赴前线。

抵达目的地后,露天坐卧着600多名伤员,游建平有些傻眼:现场没电没水没医没药,怎么办?

游建平很快冷静下来,带领护士们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收集衣物剪成布条消毒后代替绷带;从废墟上找来木板加工成夹板;铁条加棉布制作颈托;饮用水加食盐配成伤口冲洗水;输液管改成尿管为病人解除尿潴留。

针对气性坏疽这种地震现场最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她迅速建立简易隔离区,严格人员的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的规范处理;针对驻地灾民和救援部队官兵,她组建宣讲队进行灾后传染病防范知识宣教,对灾民集中点和官兵驻地生活环境进行卫生整顿;她带领巡诊分队走村串户,给当地老百姓进行心理辅导……

南丁格尔被誉为“提灯女神”,就是因为每当夜幕降临,她会提着一盏小小的油灯来査看伤病员。而在灾区连续奋战的60多个日夜里,游建平就是伤员眼中神圣的“提灯女神”,为恐惧和绝望中的病人点亮生的希望。

抗击埃博拉

她是防控总护士长

2014年,具有极高传染性和致死性的埃博拉疫情肆虐非洲。当年8月,游建平被抽组参加中国首批援非抗埃医疗队执行埃博拉疫情防治任务,担任医疗队总护士长。

这次任务比以往都要困难,抽调的68名护理人员来自全军11家医院,没有一个是认识的,且97%为非传染病专科人员。为解决护理人员不足的问题,还从利比里亚当地招募了80余名社会工作者为卫生员,而当时利比里亚已经有超过百名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感染了埃博拉病毒。

如何保证在救治过程中医疗队员不被感染,成为她首要解决的难题。她向医疗队立下军令状:“只要有一个工作人员感染,我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护士长。”

为此,她严格掌握护理的各个环节:从传染病专科医院每一项护理制度的建立到每一个护理流程的制定,她全程参与讨论;从每一个标志的制定到每一套防护用品的准备,她严格监督;从每一件清洁物品到每一张病床摆放,她亲力亲为;从每一名医护人员的穿脱到每一名工作人员的培训,她专职指导;从每一项流程的讲解到每一遍英文的解说,她都流畅自如。

小患者罗伯特在住院期间亲历了父亲的离去,一直闷闷不乐,游建平每次进入病房做完护理操作后就像对自己孩子一样关怀他,教他跳舞、说中文、做游戏。尽管层层防护服已经无法辨认,但小罗伯特总能通过声音和眼神知道游妈妈的到来,于是脸上再次泛起笑容。罗伯特出院时对游建平护士长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并用中文说:“我爱你,中国妈妈!”

在利比里亚70天,她和队员共接诊患者112例,收治64例,其中疑似埃博拉患者59例,顺利实现了“打胜仗、零感染”的目标,在国际舞台上成功亮出了“中国速度、中国质量、中国要求”的名片,为祖国、为军队赢得了荣誉。

主动请战

她是官兵的“守护神”

从2014年起,高原卫勤保障成为医院卫勤建设的重要任务。游建平主动请战,成为首批开赴海拔四五千米的雪域高原参加联合训练和演习的卫勤队员。

初进空气稀薄的西藏,高原反应就给了她一个下马威,头疼欲裂、夜不能眠,第二天早上又吐又拉,心率高达120次/分钟,氧饱和度不到70%。

尽管这样,她仍然强忍不适,把模拟训练场搬到高原,开展一线官兵自救互救技能模拟培训。在缺氧情况下示范穿脱防护服和防护口罩,呼吸变得更加困难。部队指战员关心地让她只口述就行,但她说:“没事,我是一名护士,也是一名战士。”

除了高寒缺氧外,高原驻训还面临冰雹雷电等气象灾害风险。2015年高原联训联演中突遇雷暴天气,3名战士被雷电击成重伤,其中一名脊髓性休克,一名心跳骤停,一名下肢广泛蜂窝状盲管伤。她和战友通宵对伤员进行了抢救、清创缝合手术、补液、抗感染等紧急治疗,最后,三名战士全都转危为安。

在两年时间里,她五进西藏,开展高原驻训全维卫勤保障,参与培训官兵自救互救2200人次,培训自救互救骨干378人,参加大规模实兵实弹演习2次,让“白金十分钟,黄金一小时”战伤救治理念在部队官兵中迅速普及,官兵自救自护能力得到大幅跃升,合格率从培训前的30%提高到100%。

2016年10月20日,中德“联合救援-2016”卫勤实兵联合演习在第三军医大学卫勤综合训练基地拉开帷幕,游建平勇挑大梁,身兼总护士长、联络组长、培训老师、翻译等数职,连德国联邦国防军卫生总监坦普中将都对她的专业精神连连称赞。

从事护理工作24年来,游建平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南丁格尔精神。她说,“我心中的南丁格尔精神,就是用仁心和慈悲对待患者和官兵,用勇敢和担当对待危险和灾害,用能力和水平对待专业和国际交流,爱、责任、实力,这就是我的回答。”

责任编辑:张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