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网

夏日畅泳谨防"游泳病"
2017-06-21 10:14:17    作者:罗韵姿      来源: 南方都市报     

   夏日炎炎,江门各游泳池已陆续开放,不少市民在高温“烤晒”下都已忍不住游泳降温。不过,水里撒欢虽好玩,仍需提防各种“游泳病”。近日,记者从江门市五邑中医院了解到,每年夏天游泳高峰期,因游泳引发的耳炎、红眼病、皮肤病等疾病均会增多,患者比平时增加20%左右,且以儿童居多。从今年的情况来看,患者已开始增多。如何提防“游泳病”?来看专家为你支招。

    A 耳炎

    多因呛水逆行感染引起

    据江门市五邑中医院耳鼻喉科医生介绍,从往年情况来看,因游泳引发耳炎的病人多为因呛水逆行感染引起的中耳炎患者,而患者又以孩子居多。“孩子鼻咽管较平直,游泳池的水容易通过鼻咽部进入,并将细菌带入,从而诱发中耳炎。”

    此外,外耳道进水后,如处理不当,也容易引起外耳道炎或中耳炎。“泳池中的水灌进外耳道后导致潮湿,容易滋生细菌,产生炎症。如果游泳后用棉签挖耳朵时动作不当,容易损伤外耳道,同样有可能造成细菌感染,引起外耳道炎或中耳炎。”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医生介绍道。

    支招:游泳结束后,应尽快恢复耳道干燥,如有水进入外耳道,切勿用力掏耳朵,可用棉棒放在外耳道口将水吸出,或歪头将进水的耳朵向下,蹦跳几下,同时向外方向牵拉耳廓,让水流出并擦干。如市民本身有耳炎症状,最好不要游泳,以免因呛水和耳部进水加重病情。

    游泳后如出现耳痛、耳朵堵塞,听力下降甚至出现晕眩,应到医院就诊。如孩子常喊耳朵痒或耳朵不舒服,家长就应警惕是中耳炎,需及早治疗,以免影响听力。

    B 红眼病

    极易在水中传染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眼科医生告诉记者,每年到了游泳高峰期,因红眼病而就诊的患者就会增加不少。“红眼病是一种很容易通过游泳池水传染的眼部疾病,不仅发病急,而且传染性极强,一般在感染后1-2天内开始发病。”

    为何游泳时容易染上红眼病?医生介绍,夏季天气炎热,各种病原微生物繁殖迅速,一些病原菌和病毒可通过“病眼-水-正常眼睛”或“病眼-手或物-正常眼睛”两种途径进行传播,其中又以水源的传播更为普遍而迅速。

    支招:如果游泳后眼睛发痒,就可能是对水中的消毒剂产生了过敏反应,如果发现眼睛有大量分泌物、发红、流泪等症状,应马上就医。

    医生提醒,游泳时应佩戴泳镜,以有效隔开水和眼睛的接触,减少病菌感染的机会,此外,游泳后应及时用干净的水洗脸、洗澡。

    C 皮肤病

    皮肤破损后勿游泳

    “如果游泳池按照要求进行消毒,而游泳者本身也没有皮肤破损,那么绝大多数的皮肤病并不会在游泳过程中传染。”江门市五邑中医院皮肤科医生表示,如游泳池水消毒不到位,游泳者则可能会出现皮肤瘙痒等问题。同时,医生表示,夏天游泳池水含有氯等化学消毒成分,如果氯浓度过高,而游泳者本身又对消毒剂过敏,则容易导致皮肤过敏。

    支招:每次游泳后,要用清水洗头洗脸,浴巾及毛巾应专人专用。如果市民本身患有足癣、皮疹、湿疹等,则不应游泳,以免加重病情。同时,市民身上如有皮肤破损,也同样不应游泳。因为在水中长时间浸泡,会使角质层软化,皮肤破损会加重,细菌容易入侵,从而诱发其它皮肤疾病。

    D 鼻窦炎

    勿从池边蹦入水

    部分市民喜欢从游泳池边往水里蹦,不过医生提醒,这样的入水方式虽然可享受一时爽,却很容易因呛水诱发鼻窦炎。“如果呛入鼻窦的水质很糟糕,就很容易引起急性鼻窦炎。呛水入鼻内,也可能出现鼻塞、鼻痛、鼻流粘涕或头疼等现象。”市五邑中医院医生说道。

    支招:为避免呛水入鼻,小朋友最好不要玩跳水。如果泳池人太多,觉得池水不够干净,或者感觉有强烈的漂白粉味道,最好不要下水。如池水已呛入鼻,不可用手捏紧两鼻孔使劲擤,而应指压单侧鼻孔逐一轻轻擤,或内吸后自口中吐出。

    采写:南都记者 罗韵姿

责任编辑:张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