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网

成都全力推进重拳治水 “水润天府”胜景逐步呈现
2017-12-24 09:33:02    作者:胡清 张全能      来源:成都日报     

 

“水润天府”的胜景正逐步呈现,图为整治后的摸底河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征程呼唤新作为。不久前召开的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深入实施“三治一增”,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用最严格的制度、最坚决的举措保护好绿色家园,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而治水是生态文明建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践行绿色发展的必经之路,是描绘美丽中国画卷中的重要一笔,在成都受到高度重视。面对新时代新使命,成都在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全面实行河长制管理工作、实施“成都治水十条”,全力推进重拳治水,“水润天府”的胜景正逐步呈现。

  水质之变

  完成绕城内53段黑臭水体治理 市级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

  中心城区黑臭水体治理全面完成,完成绕城高速内53段黑臭水体治理,市级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356万吨/日……

  “不久前,我们收到了一组水质监测数据,可以说算是今年成都重拳治水的成绩单,同时,这组数据也为我们新的一年治水工作提劲鼓气。”站在水质已全面达标的鸡公堰旁,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为记者点开了手机上保存的信息。数据显示,1-11月,岷江、沱江成都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67.3%。岷江内江黄龙溪出境断面氨氮、总磷浓度同比分别下降15.6%、21.6%,水质由劣Ⅴ类改善为Ⅴ类;岷江外江岳店子出境断面总磷浓度同比下降11.3%,水质由Ⅳ类改善为Ⅲ类;沱江宏缘断面氨氮、总磷浓度同比分别下降34.4%、21.4%,水质由Ⅴ类改善为Ⅳ类;中心城区、各区(市)县城市、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达标率分别为100%、100%、98.2%。

  那么,这组数据是如何实现的?据了解,成都有序推进黑臭水体综合治理,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工程措施基本完成,治理下河排水口719个,新建污水管道115公里,新建污水处理设施10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4290吨/日,清除河道淤泥13.7万吨,新建配水工程16处,关闭养殖场(户)29家,关闭违法排污企业12家,规范整治排污企业3家。通过水质检测,53段水体水质达到了住建部、环保部规定的消除黑臭标准;郊区(市县)243段黑臭水体综合治理目标任务已全部下达,各责任区(市)县正按计划有序推进。

  同时,成都全面启动农村污水综合治理试点项目,按照宜聚则聚、宜散则散的原则,对新都区龙桥镇山水村、新都区军屯镇五灵村、郫都区新民场镇金柏村整村生活污水、养殖废水和农家乐餐饮废水因地制宜地实施收集处理、达标排放。据悉,新都区已于今年6月13日与中标公司升博建设公司签订了施工合同,6月22日动工建设。目前已铺设主管网16公里,完成工程量41.5%,预计年底前完工。郫都区已办理完成立项、国投、规划等前期手续,施工和监理单位已通过招标确定,准备进场施工。

  值得关注的是,饮用水源通道徐堰河、柏条河流域下河排水口综合治理工作已全面展开。“目前,已对都江堰市、郫都区行政区域内汇入徐堰河、柏条河的污染排口全面实施综合治理,2017年底前,实现徐堰河、柏条河沿岸污水不下河,全流域所有水系实现无污水、无淤泥、无垃圾、无水面漂浮物,保障饮用水源达标率100%。”据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郫都区已办理完成立项、国投、规划等前期手续。施工和监理单位已通过招标确定,准备进场施工。都江堰市前期已完成部分重污染点位污水治理和非工程治理措施,整体项目已挂网招标。目前,施工单位已进场施工。

郫都区杨泗堰,整治之后水流清澈

  模式之变

  推进智慧水务建设 构建河长信息平台

  “作为基层河长,我们要对自己负责的河道开展定期巡查,每周至少一次,而我们办公室距离河道比较近,所以每天都要巡一次河,这样才放心。”冬日清晨,沙河沿岸寒意袭人,金牛区沙河源街道政通路社区党总支书记、社区网管员梁琴和往常一样,沿着负责的河段步行。

  记者翻开梁琴手中的“河长日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次巡查情况。巡查起止时间、巡查人员、巡查路线、发现的问题等都写得清楚明晰。

  在实干中看变化,在实干中抓落实。据了解,自全面实行河长制以来,成都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原则,建立覆盖市、县、镇、村“三级党政领导、四级河长管理”的河长制管理组织体系,通过建立党委政府主导、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统筹协调、督促指导、检查考核、失职追责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全市江河湖库治理与管护,推动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网体系建设、防洪能力提升、行政执法监管,保障供水安全、防洪安全、生态安全。

  目前,市、县、镇、村四级河长已基本到位,合计10932人。联席会议制度、信息通报制度、巡查督办制度等“1+10”制度体系已基本完善。锦江流域、沱江流域、金马河流域的“一河一策”及问题、责任、目标、任务“四张清单”已分别印发和签订。全市区级河长巡河729次,镇级河长巡河25609次。搭建河长辅助体系,配备河道总警长、警长214名,为全市水环境治理保驾护航。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正全力推进智慧水务建设,构建河长信息平台。据介绍, 成都依托“互联网+”模式,开设门户网站,将河湖数据、河长档案、巡河信息、管理制度等情况纳入信息管理平台,实行“一键化”管理。

责任编辑: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