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网

范长江生平纪念展在重庆启幕
2017-11-06 07:24:53    作者:周尤      来源:重庆日报     

 

范长江塑像。

1963年,毛主席接见全国农业科学技术工作会议和全国医学科学工作会议代表时,范长江在旁向毛主席一一做介绍。(市委宣传部供图)

1951年,在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期间,毛主席与范长江亲切交谈。

范长江(右三)与苏联专家拉扎连柯顾问(左二)、波普柯夫教授(左三)、布德尼柯夫通讯院士(右二)等人在一起。(市委宣传部供图)

参加婚礼的宾客李公朴(左一)与范长江、沈谱合影,范长江抱着的儿童是王炳南的儿子王黎明。

婚礼时范长江、沈谱与沈钧儒老人合影。

范长江在人民日报社工作。(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记者熊明摄影、翻拍)

范长江故居。 (市委宣传部供图)

范长江部分手稿、作品、传记。 (市委宣传部供图)

11月3日,为纪念中国记协成立80周年、迎接第十八个中国记者节到来,范长江生平纪念展在我市揭幕。纪念展在位于渝中区大溪沟街道红球坝社区的沈钧儒旧居举行,共分为5个部分:范长江简介、范长江与重庆、百炼成钢、沈钧儒与范长江、长江韬奋奖。

范长江是我国著名新闻记者,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出色的领导者,是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开拓者,在中国现代新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整个新闻生涯同国家和民族命运、同党领导的进步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

范长江一直勇立时代潮头:他是第一个追踪报道红军长征的记者,第一个真实报道西安事变的记者,第一个进入红色政权中心延安采访的中国新闻记者;由他采写的《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等作品脍炙人口、传诵至今。他还是中国青年记者协会的创办人之一。如今,以他和邹韬奋共同命名的“长江韬奋奖”是由中国记协组织的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最高奖。

范长江与重庆这座城市曾结下不解之缘。

1909年,范长江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田家乡赵家坝。范长江读高中时,听闻吴玉章在重庆创办中法大学重庆分校训练革命青年,于是从家乡慕名而来。加入中法大学后,他被编入中法大学短期训练班学习。1927年“三·三一”惨案发生后,范长江成为四川军阀通缉对象,被迫前往武汉。

若干年后,范长江回到重庆,在这里入党、结婚,参加革命事业,指导新闻工作,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1939年5月,在国民党特务机关严密监视下的曾家岩50号“周公馆”里,由周恩来作为介绍人,范长江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成为一代红色报人。

就在他入党前不久,根据党的安排,中国青年记者协会(以下简称青记)总会迁到重庆,继续宣传抗战。有一天,范长江经过中山一路时,突然有人递给他一个纸包,警告他说:“你老实点儿!”范长江回去之后打开一看,原来是特务机关列出的黑名单,上面全是青记成员。没过多久,居然真的有人被秘密逮捕。

日军轰炸重庆期间,青记总会两度被炸。范长江站在废墟上鼓励大家:“敌人可以炸毁我们的房屋,但不能动摇我们抗战的决心!”他把自己仅存的衣物被褥分给同事,和大家共渡难关。

1940年12月10日,在今天重庆大礼堂背后的马鞍山,一场婚礼吸引了周恩来、李公朴、邹韬奋、茅盾、王炳南等200多位政要和社会名流参加,一时轰动全城。

新娘是民主人士沈钧儒的女儿沈谱,新郎是青记负责人范长江。事实上,这对新人都是中共地下党员,但是为了保密,他们并没有告诉对方。在婚礼现场,只有周恩来知道新郎的党员身份,因为他是新郎的党内联系人。然而周恩来并不知道,新娘也是共产党员。更为传奇的是,新娘的党内联系人正是周恩来的夫人邓颖超。

婚后一个星期,范长江就离开重庆,奔赴党的新闻一线。

范长江一生追求真理、追求进步,始终把自己的新闻活动同国家和民族命运、同党的事业紧密结合在一起。他的一生是不断追求光明、追求进步的一生,是为新中国新闻事业呕心沥血、不懈奋斗的一生。

正如范长江曾写道:“成大河者,其源必长。”值此中国记协成立80周年之际,我们回望浩瀚源头,追思前贤,展望未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责任编辑: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