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网

绿色中国行走进美丽塞罕坝
2017-10-13 20:47:54    作者:李慧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10月13日,由全国绿化委、国家林业局、中国绿化基金会主办,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局国有林场和林木种苗工作总站、国家林业局宣传办公室、河北省林业厅、绿色中国杂志社共同承办的大型系列主题公益活动绿色中国行走进美丽塞罕坝。

QQ截图20171013192529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率领绿色中国行公益明星团队深入塞罕坝林场一线,为创造奇迹的塞罕坝人送去了国家林业局党组的关怀。在绿色中国十人谈的电视节目录制中,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河北省林业厅厅长周金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主任周宏春等领导专家与三代塞罕坝人的代表认真剖析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产生的土壤,指出林业系统要以塞罕坝林场为榜样,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全力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

  张永利在讲话中指出,55年来,面对极端困难的生存环境和极其恶劣的立地条件,几代塞罕坝人艰苦创业、接力奋斗,坚持不懈植树造林、营林护林,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原沙地上成功营造了112万亩人工林,创造了一个荒原变林海、沙漠成绿洲的生态建设奇迹。

  张永利强调,当前,我国林业建设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人民群众对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宜居的期盼越来越迫切。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广泛凝聚更磅礴力量投入林业和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希望通过绿色中国行活动,借助公益明星的影响力和各类媒体的传播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塞罕坝精神、学习塞罕坝精神、践行塞罕坝精神,积极加入到植绿护绿的大军中来;我们希望塞罕坝林场和林业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以塞罕坝林场为榜样,以塞罕坝精神为动力,牢记保护培育森林资源、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光荣使命,坚持对党忠诚、牢记使命的担当,坚持迎难而上、艰苦创业的作风,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坚持接续奋斗、久久为功的韧劲,全力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努力把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蓝图转化为覆盖960万平方公里的生动现实,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周金中说,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忍不住想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1962年,国家林业部决定在塞罕坝建设大型机械林场,来自全国18个省的369名创业者,啃窝头、喝雪水、住马架、睡窝棚、战风雪、斗严寒,经过55年的艰苦创业,建成了112万亩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也铸造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伟大的塞罕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的重要指示,使广大务林人备受鼓舞。河北林业战线在深感荣耀的同时,更是感到责任重大、使命艰巨,必须在弘扬传承塞罕坝精神方面走在前、作表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紧围绕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加快推进国土绿化进程,努力创造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

  在大型视频访谈节目“两山路上看变迁,绿色中国十人谈”中,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河北省林业厅厅长周金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主任周宏春,中国绿化基金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陈蓬,国家林业局场圃总站副巡视员管长岭,著名演员、中国演员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刘劲,塞罕坝机械林场退休职工陈彦娴,塞罕坝机械林场场长刘海莹,塞罕坝机械林场千层板林场场长于士涛与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刘栋栋进行了深入对话。

  大家一致认为,塞罕坝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通过三代人55年坚持坚守、不离不弃,从“一棵松”到“百万亩”,从茫茫荒原到生态宝地,几代塞罕坝林场人伏冰卧雪、艰苦奋斗,在高寒沙地上书写了改天换地的绿色传奇。塞罕坝人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造就了一座受人景仰的“精神高地”。可以说,塞罕坝人种下的不仅仅是一棵棵树,更是一种信念、一种精神。从“六女上坝”的无悔选择,到望火楼夫妻几十年如一日的漫长守望,从爬冰卧雪石头缝里栽种树苗,到起早贪黑顶风冒雨修枝防虫,塞罕坝人身上处处彰显着苦干实干的精神底色。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扎扎实实把各项工作向前推进。

  在公益晚会上,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话剧团著名影视演员、周恩来总理扮演者刘劲,著名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刘媛媛,著名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李丹阳,绿色中国公益大使舒楠,著名歌唱家、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布仁巴雅尔,旅美歌剧表演艺术家、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教授委员会主任张建一等为塞罕坝林区职工献上了一台精彩纷呈的文艺晚会。无论是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三个篇章的设计,还是《不忘初心》、《出彩的中国》、《爱在青山绿水间》等节目都彰显出浓浓的爱国情和满满的正能量。特别是专题为这次演出创作的朗诵诗《塞罕坝点兵》大气磅礴,将三代塞罕坝人创造的奇迹与绿色长征相关联,将绿色发展的主题鲜明地突出出来,得到了现场的阵阵掌声。

  据介绍,塞罕坝人55年艰苦奋斗,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自1962年建场以来,几代塞罕坝人伏冰卧雪、艰苦奋斗,在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生存环境下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目前,林场内林地面积达到112万亩,林木蓄积量达到1012万立方米,每年涵养水源、净化水质1.37亿立方米,吸收二氧化碳74.7万吨,释放氧气54.5万吨,可供199.2万人呼吸一年之用。据评估,塞罕坝资源总价值达到202亿元。塞罕坝人以“牢记使命、艰苦奋斗、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思想,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光明融媒记者李慧)

责任编辑: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