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网

重庆全市应急管理“除险清患”有功者—— 记“西部优秀气象人才”翟丹华
2025-11-11 20:50:16    作者:刘广滨 张明刚      来源:成渝经济网     

翟丹华,女,汉族,1982年10月生,中共党员,河南省漯河市人,2008年7月自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一直在重庆市气象台从事天气预报服务工作,2018年担任首席预报员,主要负责灾害性天气技术把关、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2012年获中国气象局优秀值班预报员称号,2017年获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2020年入选中国气象局新时代气象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计划“西部优秀气象人才”,2021年获评正高级工程师,2024年获全市应急管理“除险清患”记功。

重庆市气象台-翟丹华1_AI看图_副本.jpg

翟丹华(重庆市应急管理局供图)

实战一线:用“下功夫”织就预警网

她是“把论文写在云层里,将责任刻在预报单上”的首席预报员——她用十余年如一日的坚守,在风云变幻中织就一张守护生命的防护网,让每一次精准的预报都成为守护生命线的底线。

她总爱说:“天气不会挑日子上班。”这份职业操守,让她在2023年7月26日那个寻常午后,捕捉到了不同寻常的天气密码——当分析到重庆即将受西南涡与台风“杜苏芮”远距离影响时,她敏锐察觉到:台风背景下的西南涡暴雨,就像被搅乱的棋局,数值模式给出的60~150毫米降水预报,或许只是冰山一角。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却总押着相似的韵脚。她回忆起2013年“6·30”重庆西部大暴雨到特大暴雨过程的个例,发现与这次最相似。她带着当班团队重新推演水汽输送通道和西南涡停滞时间,将模式预报的“保守值”果断修正为“最大可达250~280毫米”。

面对持续攀升的降雨量,她迅速召集首席预报员与值班员开展“头脑风暴”,将暴雨预警从黄色升级为橙色;又马不停蹄与水文专家会商,在联合发布的《未来6小时中小河流涨水风险提示》中,用红笔圈出“琼江涨水风险极高”的关键句。后来实况揭晓时,那被放大的雨带,正如她与团队笔下勾勒的精准曲线。这样的精准,也让预警走在了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中,为2.9万人紧急避险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这场洪水中的“零伤亡”,让她们的预报案例入选全国“气象部门预报员联盟2022—2023年度优秀预报预测案例”三等奖。

这样的精准预报,早在2020年6月19日至22日的暴雨过程中就有所展示了,当持续性暴雨使綦江面临80年一遇特大洪水威胁时,她盯着逐小时加密观测数据,突然指着屏幕说:“注意!降水夜间呈现‘列车效应’,落区比数值预报模式偏北200公里。”这个看似细微的调整,让贵州北部至重庆南部的暴雨带整体北移。她与重庆市水文监测总站会商室里的电话铃声此起彼伏,重庆历史上首个洪水红色预警随之出现了,当滔滔洪水漫上堤岸时,沿岸群众早已按预定路线转移。

从西南涡里抽丝剥茧,在台风的外围影响中校准坐标,于洪水的浪尖上锚定方向。这位首席预报员用无数个不眠夜的坚守、千万次数据的比对、与历史个例的“对话”,在气象预报的星图上,刻下了属于守护者的光芒。她常说:“我们的预报单上,写的不仅是数字,更是万家灯火的安全感。”而这,或许就是对“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最生动的注解。

科研攻坚:把“经验值”淬炼成“科技力”

“预报要准,得让经验长出科技的翅膀。”翟丹华的办公桌上,堆着一摞泛黄的天气图,电脑里存着近3000张西南涡分析图——这些是她破解暴雨密码的“密钥”。为了摸透重庆暴雨的“主推手”西南涡,她从历史个例中提炼规律:首次建立重庆不同区域西南涡暴雨概念模型,发现深对流塔系统这一“台风特征”在西南涡中的“变种”,揭示其与台风在潜热加热、垂直速度等方面的异同;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发现夜间低空急流增强是西南涡发展增强的“助推器”。

这些来自实践的经验,最终转化为精准预报的有力依据:她参与研发的基于限制涡度的西南涡客观识别算法,使西南涡暴雨预报由经验向定量转变有了可能;提出的临近降水预报订正方法,让短临时段强降水准确率显著提升;联合水文部门研发的面雨量阈值技术,为中小河流涨水风险提示提供了“硬支撑”。在业务平台建设上,她推动的多模式融合技术、智能网格预报系统,助力重庆成为全国首批智能网格预报单轨运行单位;优化的递进式预警业务流程,让“天资·智能天气预报系统”成为政府决策的“气象智囊”。

薪火相传:让“预报基因”生生不息

“一个人强不算强,团队强才是真的强。”翟丹华始终把培养青年骨干当作使命。2024年牵头组建重庆市气象局重点创新团队“气象灾害风险精准预警”;2023年,她在中国气象局干部培训学院四川分院授课,将二十年积累的预报经验化作课堂上的生动教材;作为指导老师,她手把手带教4名新预报员,从资料分析到模式订正,每个环节都倾囊相授;作为校外指导导师,她联合培养了2名硕士研究生。

年轻预报员们说:“翟首席的办公室永远亮着灯,她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土经验’和‘巧方法’,跟着她学,总有新体验。”

从晨光微露到星斗满天,翟丹华的身影始终与天气相伴。这是一位首席预报员的“气象人生”——以匠心守初心,用科技铸防线,在风雨中书写着对人民的承诺。

(文/刘广滨 张明刚) 

责任编辑: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