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9月,云阳县高阳镇。肆虐的山火在陡峭林间撕开狰狞的裂口,热浪扭曲了空气。一个身影背着近40斤的装备,率先冲向火头最猛烈的区域,嘶哑的指令穿透噼啪作响的爆燃声:“水枪手压制右翼!清理组跟我上,开辟隔离带!”汗水浸透防火服,又在高温下蒸腾成白汽。他是杨旭,云阳县综合应急救援支队支队长。这场鏖战,只是他12年4000多个日夜“向险而行”的寻常一幕。

杨旭(重庆市应急管理局供图)
身份与信念:铁军的灵魂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插在阵地上就不能倒!”这是杨旭常挂嘴边的话,也是他带队伍的灵魂。1985年出生的他,脸庞早已被风霜刻下救援者的印记。作为支队长,他把党建深深熔铸进这支队伍的筋骨。2025年,他创新打造的“应急救援先锋”党建品牌,不仅优化了队伍结构——森林火攻、水域救援、后勤通信三支尖刀突击队锋芒毕露,更让“持证上岗率80%”、“党员占比超30%”成为硬指标。在他身先士卒的担当下,支队创下了“零主动辞职”的纪录,队员平均一干就是6年,体能个个过硬。“有杨队在,再险的山火洪峰,心里都踏实!”队员们的话,道出了主心骨的分量。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零失误’不是喊出来的,是练出来的!”杨旭深知,应急响应,分秒之差就是生死之别。他牵头修订11份预案,创新“三练三考”体系(练体能、练技能、练协同;考理论、考实操、考应变)。2024年,58场内部演练、8次指导校企演练,12次重大实战检验,包括跨境驰援奉节山火、成功扑灭高阳“9·5”和耀灵“9·27”森林大火,队伍创下“零受伤”记录。进入2025年,他的训练表更密:3次市级全要素拉练、2次区县协同作战、2次多灾种综合演练……目标只有一个:确保这支队伍任何时候都“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逆行与担当:生死线上的答卷
“跟我上!”是杨旭的战斗口令,也是他刻入骨髓的担当。2024年那两场代号“9.5”和“9.27”的森林大火,是云阳人记忆中的焦灼。极端高温叠加狂风,火魔肆虐。杨旭带领突击队员,背负沉重装备,在陡峭山脊上与火龙搏杀。浓烟呛得人睁不开眼,热浪灼烤着皮肤,他们连续奋战7天7夜。最终,明火被歼灭,“火场零复燃”的目标达成,而杨旭磨破了3双结实的作战靴。这一年,他的足迹遍布险境:跨境救援2次、暴雨抢险4次、绝壁山岳救援1次……每一次逆行,都是对“人民至上”誓言的无声诠释。
“应急人没有节假日,只有备战日!”杨旭保持着“早1小时到岗,晚1小时离队”的铁律。2025年,他带领队伍执行二级以上备勤39天,开展森林防火、防汛、地灾专项巡护36次,有力保障了全县森林火灾“零发生”的目标。面对灾害新常态,他敏锐推动队伍向“智慧应急”转型。2025年,684套新式救援装备配发到位,他立即组织7轮280人次“人装相适”专项培训——无人机侦察、舟艇操作、破拆攻坚,着力编织“水陆空”立体救援网。在国债装备配发乡镇时,他首创“1+N”帮带机制(1名支队骨干带训5名乡镇队员),确保每一件“利器”在关键时刻都能精准发力。“装备是死的,人是活的。必须让它们在最需要的地方活起来!”杨旭说。
家国与奉献:无言的选择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句杨旭常念叨的话,背后是沉甸甸的付出。2023年洪灾肆虐时,他连续72小时钉在指挥部,调兵遣将,力保江河安澜。2025年,当又一次水域救援或山岳求救的指令传来,他的身影,永远冲锋在最危险的前沿。在70度湿滑的悬崖之巅,他躬身设置生命锚点;在洪峰翻滚的浊浪之间,他驾舟搜寻被困群众……“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这誓言早已融入他的血脉。
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只有一次次义无反顾的背影;没有金光闪闪的勋章,只有群众那句朴实的“有他们在,我们安心”。十二载寒暑,杨旭用脚步丈量云阳的山川险隘,用肩膀扛起守护一方的千钧重担。从热血青年到应急“铁脊梁”,他淬炼了一支能打胜仗的“零伤亡”铁军,更用忠诚与专业,在巴渝大地上刻下了一名新时代应急管理“最美重庆人”的坚实足迹。他,是云阳的“守夜人”,更是危急时刻,那道让人心安的光。
(文/刘广滨 张明刚)